[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造片材与柔性薄膜复合叠层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4406.1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尹周平;陈建魁;程小明;陶波;徐洲龙;唐伟;苏刚;周春雷;张步阳;何崇东;王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柔性 薄膜 复合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膜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片材与柔性薄膜复合叠层的系统及相应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薄膜材料广泛地应用于造纸、印刷、纺织以及柔性电子制造行业,柔性薄膜复合叠层获得大量关注。一般复合的膜层可能为纸质、聚合材料(如PFT)或金属(如铝箔),外形上可能为成卷或成片。对于柔性薄膜复合叠层而言,既有柔性卷材之间的复合,也有卷材与片材之间的叠层,前者的复合通常通过辊压或者平压便可以实现,工序相对简单;后者可能涉及异质材料的叠层,不仅需要材料的转移、叠加、压合,通常还需要裁切、下料等过程,因此工序相对复杂。
柔性薄膜卷绕输送工况下与片材的叠层工序比较复杂,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面临较多难题。首先,叠层的片材可能具有易碎、疏松、不耐弯曲等特性;其次,柔性膜层本身经常是多层结构并存在截面变化,在输送张力波动作用下,易发生弹性变形,进而出现褶皱、跑偏等问题;再次,柔性薄膜与片材属于异质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环境下相互叠层时可能由于变形不均导致存在内应力;最后,叠层后的膜层通常需要裁切成一片片的成品,留存的薄膜框架废料给稳定输送造成一定困难。片材与柔性膜叠层工艺中存在片材快速转移、精确定位、片材等间距叠层在薄膜上等困难;如果需要两层片材上下同时与柔性膜叠层,还存在两片材之间相互对位的难题;类似的成品裁切过程也面临对准的问题;因此整个工艺实现起来难点较多。
目前,针对异性材料叠层的设备已有应用,但用于片材叠层的设备较少,特别是能够解决上述难题的片材与柔性薄膜复合叠层的设备更少。公开号为CN96116314.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防火叠层板及其制造工艺方法和流水线设备,该发明主要针对粘合层和上下两个玻璃纤维层进行层压,通过原料搅拌溶和、辅料、滚压固化、脱模、裁边的工艺步骤完成,但其中间的基材并不是柔性的,不存在褶皱、跑偏等变形难题。此外,公开号为CN02813566.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隔板以及膜片和电极组件的层压方法和设备,然而其侧重点是利用真空吸附完成隔板翘曲的校正,同时采用较厚的隔板作为基板,也没有解决片材与柔性膜精确对位、热压下叠层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技术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片材与柔性薄膜复合叠层的系统及相应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保证柔性薄膜的稳定输送及其与片材之间的精确定位,防止片材出现弯曲和脆裂现象,便于对复合叠层进行分类裁切和处理,并具备快速输送和处理柔性薄膜余料的优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片材与柔性薄膜复合叠层的系统,所述系统沿着柔性薄膜的输送方向依次包括开卷装置、第一检测装置、上料装置、压合装置、第二检测装置、裁切装置、第三检测装置、下料装置以及收卷装置,其中:
所述开卷装置用于将卷筒状的柔性薄膜展开,并通过输送装置朝着收卷装置沿着直线方向持续输送;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对开卷后柔性薄膜的输送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相应执行调整;
所述上料装置设置在输送中的柔性薄膜一侧,通过真空吸附方式将片材传递给下游的压合装置;
所述压合装置设置在输送中的柔性薄膜一侧或两侧,通过加热加压使得片材在柔性薄膜一侧或上下两侧的指定位置上叠合为一体;
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对复合叠层的叠合对位状况及柔性薄膜的输送状况进行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下游的裁切装置和下料装置;
所述裁切装置根据所接收的检测结果,对复合叠层执行断点切断,也即在裁切位置使用间隔的点或线段执行切断;
所述第三检测装置用于对复合叠层的裁切效果以及柔性薄膜的输送状况予以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下游的下料装置;
所述下料装置按照所接收的检测结果,对复合叠层执行下料和分类处理,由此使得成品和废品隔离存储;
所述收卷装置用于将下料后的柔性薄膜余料予以缠绕收卷。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对于所述压合装置、裁切装置和下料装置相对于柔性薄膜的各个操作区间而言,其在垂直于柔性薄膜直线移动方向上的宽度基本相等,并与该直线移动方向的轴向相平行。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通过图像识别方式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4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