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苏木种子沼液处理育种催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5784.1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魏世清;彭玉华;李金怀;覃文能;甘福丁;黄凌志;曾广宇;徐铁纯;蒋湖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0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苏木 种子 处理 育种 催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苏木种子沼液处理育种催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inn)是苏木科落叶小乔木,属珍贵树种,枝干可提取有价值的红色染料,也可提取黄色染料。木材为散孔材,材质坚硬,沉重,红色,干缩系数小,木材优质,为制造高档乐器的优良材料。木质部含无色的原色素-巴西苏木素,含量约2%,它遇空气即氧化为巴西苏木红素;并含有苏木素,可作染料及有机试剂,用于检查铝离子;还含有挥发油。干燥心材供药用,可作为清血剂,有活血、祛痰、止痛之功效。近年来又开发出食用苏木色素,市场需求量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好。
苏木易成材,价值高,可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丘陵、溪边、石山下部等较湿润的立地发展种植。但苏木种子具有硬实现象,不易吸水膨胀,种子在发芽过程中表面容易滋生霉菌,影响出芽,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在30%以下。而传统的苏木种子处理方法是采用温水浸泡,初始为45℃的温水浸泡12h。种子表面有85%以上长霉菌,发芽慢,发芽率只达到40~70%。通过进行种子处理来提高种子发芽率是苏木快速繁殖的先决条件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传统苏木种子育种处理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苏木种子沼液处理育种催芽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苏木种子沼液处理育种催芽的方法,包括采种、晒种、浸种、清洗和催芽工序,其特征在于:将采集苏木单株母树的种子,晒干,育种时将苏木种子置于沼液中浸泡,在常温下进行催芽,清洗长有霉菌的种子,待种子露白后便可进行播种;其育种步骤如下:
(1)采种:采集15年生以上健壮优良的苏木单株母树种子;
(2)晒种:将荚果在太阳下曝晒1~2天,用木棍舂打,剥落种苞后将种子装于布袋干藏;
(3)浸种:用透气性好的布袋将种子装好、扎紧,固定于浸种器具的底部,加入沼液低温浸泡,沼液浸没过布袋8~10cm。
(4)清洗:用清水对布袋的种子进行搓洗,再在无菌水中清洗2~4遍,清除种子表面霉菌;
(5)催芽:将清洗干净的种子置于铺有湿毛巾的托盘,用湿毛巾再盖上,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催芽;
以上所述的沼液采用以猪粪水为原料正常发酵3个月以上黑褐色,无明显猪粪水臭味的沼液,pH值为7.0~8.0,先将沼液加入浸种器具中,浸种前1~3天让沼液充分暴露于空气中,每天搅动1~2次,然后清除沼液表面的浮渣,再加入清水稀释为50~75%的沼液后用于浸种。
以上所述的低温浸泡沼液温度≤60℃,浸泡时间15~90分钟。
以上所述的催芽每天补充水分保持种子表面湿润,直至3~4天种子全部露白发芽后停止补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用于浸泡苏木种子的沼液,获取容易,生产成本低,方法简单,操作容易。
2、本发明采用腐熟的沼液含有作物种子发芽所需的多种水溶性养分,如氮、磷、钾和铜、铁、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氨基酸,还有生长刺激调控物质如维生素、生长激素等活性物质和氰离子,这些物质能够激化种子体内酶的活性,促进胚细胞分裂,刺激生长;同时,沼液中的多种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活性物质,对种子表面的有害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沼液中的氰离子也能杀灭多种病菌,起到药物浸种的同等效果。
3、采用本方法育种的种子表面长霉菌少,发芽快,发芽力强,发芽率高,比已有采用温水浸泡种子,初始为45℃的温水浸泡12h,种子表面有85%以上长霉菌,发芽慢,发芽率只达到40~70%提高到浸泡时间只用30~90分钟,种子表面长霉菌只有30~46%,发芽率达到85.3~95.1%,为快速繁殖珍贵树种苏木创造有利条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苏木种子沼液处理育种催芽的方法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5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艇龙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子计量式数码储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