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子午线轮胎胎体帘布层部件的装置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6170.5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涛;鲍矛;矫阳;李铁军;程安仁;张佳;康兴川;宋卫群;陈研;曹珊;李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29D30/38 | 分类号: | B29D3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子午线 轮胎 帘布 部件 装置 总成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轮胎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到一种制造子午线轮胎胎体帘布层部件的装置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向着安全、舒适、环保方向的不断发展,对汽车轮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要求轮胎具有承载、驱动、制动等基本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均匀性、动平衡、耐高速、节能等更高性能要求。在传统的轮胎制备过程中,要求轮胎各部件必须保持精确的形状和尺寸。而子午线轮胎胎体帘布层部件从生产到使用的一般工艺过程是:帘布层压延覆胶→冷却→卷取→存放→搬运→导开→裁断→卷取→搬运→导开→成型→存放→搬运→定型→硫化成品等。由于压延覆胶后的帘布层生胶强度较低,在这么多的工艺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使胎体帘布层发生形变,这些变形会导致帘线出现偏移或变形,从而影响到轮胎的的精度,使轮胎成品的均匀性和动平衡性变差,使轮胎失去了操控舒适性,还会导致轮胎安全性能下降。为了减少帘线的位移和帘布层的形变带来的安全性能下降的问题,常规解决方法是增加帘布层的覆胶量,这势必增加原材料用量和该部件的厚度,直接导致轮胎厚度和重量增加,从而导致轮胎在运行过程中生热增加,散热更困难,不利于轮胎的高速性能和安全性能;而且这种增加帘布层覆胶量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帘布层加工过程中出现偏移或变形等问题,也就是无法解决轮胎成品的均匀性和动平衡性变差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传统制备工艺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低变形的子午线轮胎胎体覆胶帘布层部件生产装置总成,是当前本技术领域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生产出高强度、低变形、自动化程度高的制造子午线轮胎胎体帘布层部件的装置总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造子午线轮胎胎体帘布层部件的装置总成,包括:帘布双导开装置、接头装置、送布辊、前储布器、双六干燥辊、张力辊、自动纠偏装置、扩边装置、压延机、自动割边装置、双六冷却辊、自屏蔽辐照装置、牵引装置、后储布器、张力保持架、双卷取装置和垫布架,其特点是,由帘布双导开装置将成卷的帘布进行导开,通过接头装置对帘布进行接头后,通过送布辊进入前储布器,连续的帘布从前储布器传输给双六干燥辊及通过张力辊,通过自动纠编装置及扩边装置进入压延机,压延机上的供胶装置向进入压延机内的帘布两面覆上生胶,同时经过压延机内的压延辊压延完成帘布两面贴胶复合,自动割边装置割去覆胶帘布以外多余的生胶片,并通过双六冷却辊冷却覆胶帘布温度降低,覆胶帘布通过自动纠偏装置纠偏后通过束下传输装置进入自屏蔽辐照装置,自屏蔽辐照装置由电子加速器、钢板围成辐照室、束下传输装置及多层钢板屏蔽墙构成的两个过渡舱构成;束下传输装置由一组不锈钢导辊和不锈钢托架组成,不锈钢导辊两端均由滚珠轴承固定,靠覆胶帘布与钢带间的摩擦将胶片通过外层屏蔽墙上的进口穿过一个过渡舱后带入辐照室中,由辐照室上部安装的电子加速器发出束流强度1.0-100mA、电子束扫描宽度为0.8-1.2m、穿透能量为0.3-1.0MV的高能电子射线对束下传输装置上的覆胶帘布进行辐照照射,辐照照射后的覆胶帘布穿过另一个平行的外层屏蔽墙上的出口通过牵引装置进入后储布器,覆胶帘布从后储布器穿出通过自动纠编装置纠偏后,经张力保持架及垫布架传输给双卷取装置卷取后备用。
上述所述外层屏蔽墙上的进口及平行的出口与辐照室的水平面呈45°倾角,而进入辐照室的覆胶帘布则与辐照室水平面平行。
上述所述的电子加速器及束下传输装置通过PLC、张力控制器和牵引装置等组成调速装置,以压延速度为主控速度,运行速度为4-6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