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高分子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6795.1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峰;刘冬青;董姣姣;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7/16 | 分类号: | C08L27/16;C08L77/10;C08L33/12;C08L29/14;C08L27/06;C08L1/12;C08L33/20;C08L77/00;C08G6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 高分子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双组份高分子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单体预混-合成共混法制备双组份高分子共混材料,其制备配方包括:刚性结构高分子、柔性链高分子、助溶剂、非质子极性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组份高分子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的刚性结构高分子为:芳纶I(聚对苯甲酰胺),芳纶II(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芳纶III(PPTA与聚酰胺苯并咪唑的嵌段共聚物);柔性链高分子为: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氯乙烯(PVC),醋酸纤维素(CA),聚丙烯腈(PAN)。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组份高分子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非质子极性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四氢呋喃(THF);助溶剂为:氯化钙(CaCl2)、氯化锂(LiCl)。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组份高分子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和柔性高分子聚偏氟乙烯(PVDF)采用单体预混-合成共混法均匀混合,两种高分子原料的投料比为0~100wt%到100~0wt%,采用质量比为3∶1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溶剂体系,聚偏氟乙烯(PVDF)和对苯二胺(PPD)先预混,再加入对苯二甲酰氯(TPC),共混材料重量百分比配方为:PPTA:0.1-18%,PVDF:0.1-18%,CaCl2:2-6%;溶剂体系:58-97.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7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舱传动装置
- 下一篇:液晶面板的制作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