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7036.7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7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光;叶成;顾国兴;郭东海;张怀远;张伟;王骏;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3/028 | 分类号: | G21C13/02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莫丹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侧 带有 分离 空气冷却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反应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事故后具有最终热阱的安全壳。
背景技术
对于核电站,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有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例如属于二代核电的秦山一期核电站以及属于三代核电的法国EPR核电站。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本身不具备最终热阱功能,只能起到安全屏障的功能,只能靠安全壳内的喷淋来起到最终热阱作用。
还有钢制安全壳,例如属于第三代核电的AP1000;对于钢制安全壳不仅可以起到安全屏障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外界冷却水的水膜冷却,以及空气对流循环起到空气热阱的作用。但是其本身的最终热阱能力不足,在核电站事故后72小时后仍然需要能动装置的介入,以缓解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安全壳具备有最终热阱功能的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在安全壳的外壁周围固定多根蒸发端热管,这些蒸发端热管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蒸发端热管的顶部出口连通一路上升连接管的入口,该路上升连接管的出口连通包括多根冷凝端热管的一组冷凝端热管的顶部入口,该组冷凝端热管的底部出口连通一路下降连接管的入口,该路下降连接管的出口连通一组蒸发端热管的底部入口;工作介质依次流经蒸发端热管、上升连接管、冷凝端热管和下降连接管,再返回蒸发端热管,形成闭合余热导出回路;所述的每组冷凝端热管均设置在烟囱的下部内;每组冷凝端热管的高度均高于每组蒸发端热管的高度。
如上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所述的每组冷凝端热管包括的所有冷凝端热管的入口汇集在同一连接箱内,该连接箱的入口连通一路上升连接管的出口;所述的每组冷凝端热管包括的所有冷凝端热管的出口汇集在同一连接箱内,该连接箱的出口连通一路下降连接管的入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所述的每组蒸发端热管包括的所有蒸发端热管的出口汇集在同一连接箱内,该连接箱的出口连通一路上升连接管的入口;所述的每组蒸发端热管包括的所有蒸发端热管的入口汇集在同一连接箱内,该连接箱的入口连通一路下降连接管的出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所述的烟囱通过支撑架支撑在地面上,空气从烟囱的下部自由地通过烟囱。
如上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所述的安全壳为钢制安全壳或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
如上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所述的上升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抽真空快接装置和真空监测系统。
如上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所述的工作介质为水、甲醇、乙醇、丙酮或氨水。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了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使安全壳具备有最终热阱的功能,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可以使原本不具备最终热阱的安全壳,具备一定的最终热阱能力;对于有最终热阱能力的钢制安全壳,也可以通过分离式热阱增加冷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全壳;2-压力容器;3-烟囱;4-蒸发端热管;5-上升连接管;6-冷凝端热管;7-一回路压力边界;8-抽真空快接装置;9-真空监测系统;10-下降连接管;11-连接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中安全壳1内包括压力容器2和一回路压力边界7等。本发明中的安全壳1即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也可以采用钢制安全壳。
在安全壳1外壁周围焊接固定多根蒸发端热管4,这些蒸发端热管4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蒸发端热管的顶部出口连通一路上升连接管5的入口,该路上升连接管5的出口连通包括多根冷凝端热管6的一组冷凝端热管的顶部入口,该组冷凝端热管的底部出口连通一路下降连接管10的入口,该路下降连接管10的出口连通一组蒸发端热管的底部入口。每组冷凝端热管的高度均高于每组蒸发端热管的高度。
每组冷凝端热管均设置在一个烟囱3的下部内,烟囱3通过支撑架支撑在地面上,空气从烟囱3的下部自由地通过烟囱。烟囱3作用在于加强自然对流换热。所述的烟囱又称为空冷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钴调节棒组件中的钴棒束部件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转子压圈浇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