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7739.X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旭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8 | 分类号: | B01J19/28;B01J4/00;B01J3/04;B01J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匀 加热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均匀加热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行业,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目前的反应釜加热形式有电加热、油加热、气加热、水加热(或冷却)、明火加热等。这些加热方式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反应釜的釜壁进行热传导的,导致釜体内的物料受热不均,影响化学反应的结果。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专利201110435486.8公开了一种高效反应釜,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该高效反应釜包括不锈钢质釜体、电机和搅拌桨,所述的釜体上部设置有釜盖,所述的覆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的搅拌桨设置在所述釜体的轴心,所述搅拌桨的转轴与设置于覆盖上的电机机械相连,所述搅拌桨为螺旋式或桨叶式,所述搅拌桨的桨叶为耐腐蚀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桨叶正反两面均覆盖有不锈钢,所述桨叶的内部均布有铜质线圈。该高效反应釜的加热线圈设置在桨叶中,由于在反应釜工作的过程中桨叶需要高速旋转,而采用电流加热桨叶使得反应釜内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均匀加热的反应釜,能使反应釜内物料均匀加热,同时安全可靠。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均匀加热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的釜体上面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釜体的两侧分别具有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安装在轴承上,其中一侧所述的连接轴上安装皮带轮,所述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的釜体里面安装一组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分别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供热设备。
所述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所述的釜体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呈5-15o的夹角。
所述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所述的换热管紧密排列在所述的釜体的内壁上。
所述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所述的换热管均匀排列在所述的釜体的内腔中,并且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距离为5-100cm。
所述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所述的釜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保温层。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排列在反应釜内部的换热管进行加热,在反应釜自身旋转的过程中,物料充分与换热管接触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受热均匀,安全可靠,反应效果好。
2.本发明的釜体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呈5-15o的夹角,并且将进料口设置在设置在反应釜的下部,将出料口设置在反应釜的上部,,避免物料直接进出使得物料经过充分的搅拌和加热。
3.本发明可以根据反应物料的粒度和反应釜内腔的容量大小,将换热管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方便用户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4.本发明在反应釜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了保温层,热辐射较少,避免大量的热量流失,更加环保。
5.本发明采用自旋转的方式进行物料混合,取消了专门的搅拌设备,使得设备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的釜体上面分别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所述的釜体的两侧分别具有连接轴4,所述的连接轴安装在轴承5上,其中一侧所述的连接轴上安装皮带轮6,所述的皮带轮通过皮带7连接驱动电机8,所述的釜体里面安装一组换热管9,所述的换热管分别通过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连接供热设备12。
实施例2:
所述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所述的釜体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呈5-15o的夹角。
实施例3:
所述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所述的换热管紧密排列在所述的釜体的内壁上。
实施例4:
所述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所述的换热管均匀排列在所述的釜体的内腔中,并且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距离为5-100cm。
实施例5:
所述的均匀加热的反应釜,所述的釜体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保温层1-3。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旭产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旭产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氨酯抛光垫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降压降脂复方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