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7866.X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勇;张英东;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02 | 分类号: | C12P1/02;A23K1/16;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酵母 培养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工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酵母培养物是在特定工艺条件控制下由酵母在特制的培养基上经过充分发酵后所形成的微生态制品。其不同于常见的固态发酵的活细胞酵母产品,是由酵母细胞代谢产物和经过发酵后变异的培养基,以及已无活性的酵母细胞等所构成,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消化酶、较齐全的氨基酸及未知生长因子,是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饲料添加剂,其作用效果不依赖于活酵母菌,保存期长,产品性能稳定。
酵母培养物一般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液态深层发酵法和固态发酵法。液体深层发酵法工艺具有产量大、机械化程度高、易于监控、深层转化率高的优点,但存在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能源消耗大的缺点,且忽略了代谢产物的活性功能及生产中存在大量废液污染的问题。固态发酵法工艺简化了生产工艺,免去了液体发酵需脱水、收集、干燥等程序,特别是应用于对废渣废料的处理,易干燥、低能耗、高回收,可把发酵物包括菌体、代谢产物和底物全部利用,既保留了活性成分又没有废液污染之忧,而且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但菌种经多级培养和开放式发酵易受杂菌感染,生产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大,各种条件不好控制,产品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其中杂菌污染是固体发酵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酵母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菌种扩大培养:将酿酒酵母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得扩大培养液;
2) 液体有氧发酵:将扩大培养液以20~30%的接种量接种至液体培养基,28~30℃有氧发酵24~72h,得液体菌种溶液;
3) 液体厌氧发酵:将液体菌种溶液以10~25%的接种量接种至液体培养基,28~30℃厌氧发酵24~48h,得液体发酵产物;
4) 固体厌氧发酵:将液体发酵产物35~55℃干燥至含10~30wt% 的水分后,以1:3~6的重量比与谷物培养基混合,得半固态混合物,进行固体厌氧发酵阶段:40~60℃厌氧发酵20~40 h,加入水解酶,40~60℃保温2~8 h,升温至70~90℃保温20s~10min,得固体发酵产物;
5) 将固体发酵产物干燥,粉碎,得酵母培养物。
优选的,液体培养基的重量配比为:糖蜜8~20%、KH2PO4·7H2O 0.08~1.5%、MgSO4·7H2O 0.08~1.5%、(NH4)2SO4 0.08~1.5%,余量为水,并调节pH为4.5~5.0。
优选的,谷物培养基的重量份配比为:玉米15~45份、麸皮2~10份、豆粕30~80份。
优选的,水解酶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液体有氧发酵过程中液体培养基的pH控制在4.5~5.0,残糖浓度控制在4~8wt%。
优选的,液体厌氧发酵过程中液体培养基的pH控制在4.5~5.0,残糖浓度控制在4~8wt%。
优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菌种扩大培养:将酿酒酵母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得扩大培养液;
2) 液体有氧发酵:将扩大培养液以25%的接种量接种至液体培养基,30℃液体有氧发酵48h,控制发酵过程中液体培养基的pH 4.8,残糖浓度8wt%,得液体菌种溶液;
3) 液体厌氧发酵:将液体菌种溶液以20%的接种量接种至液体培养基, 30℃液体厌氧发酵36h,控制发酵过程中液体培养基的pH 4.8,残糖浓度8wt%,得液体发酵产物;
4) 固体厌氧发酵:将液体发酵产物在40℃干燥至含20wt% 的水分后,以1:5的重量比与谷物培养基混合,得半固态混合物,进行固体厌氧发酵阶段:50℃厌氧发酵30 h,加入半纤维素酶,50℃保温5 h,升温至80℃保温5 min,得固体发酵产物;
5) 将固体发酵产物干燥,粉碎,得酵母培养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8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