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灌肠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9402.2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宋庆银;周士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庆银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11/00;A61P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02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急性 上呼吸道 感染 中药 灌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灌肠剂。
背景技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病因中90%为病毒感染,目前临床无特效药治疗。临床上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以致于近年来显著提高了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中药疗效显著,但给药困难,小儿不宜接受。
灌肠剂是将药物煎煮成药液保留灌肠,不仅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而且由于直肠给药吸收充分,作用迅速,药物经直肠吸收入血后直接进入大循环,减少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提高了血药浓度,同时避免了因口服给药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药物的影响以及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因此,直肠给药具有疗效迅速、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保持中药传统汤剂特点等长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灌肠剂。祖国医学认为急性上呼吸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病原体多为病毒,也可并发细菌感染,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易于感受外邪,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热失常,风邪乘虚侵袭,客于肺卫,致肺失宣肃,营卫失和而致感冒;中医总的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或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挟痰则肃肺化痰,挟滞则消食导滞,挟惊则清热定惊。采用方法均遵循以上原则辨证施治。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倒吊笔叶10-13份毛冬青6-9份、麻黄6-9份、荆芥7-10份、龙珠果7-10份、菊花5-8份、柴胡10-12份、山豆根5-8份、太白贝母7-10份、天竹5-7份、桔梗5-8份、橘皮6-8份、厚朴10-12份。
优选的,该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倒吊笔叶12份、毛冬青8份、麻黄8份、荆芥9份、龙珠果8份、菊花7份、柴胡11份、山豆根7份、太白贝母8份、天竹6份、桔梗7份、橘皮6份、厚朴11份。
该中药灌肠剂的制备方法:取倒吊笔叶12g、毛冬青8g、麻黄8g、荆芥9g、龙珠果8g、菊花7g、柴胡11g、山豆根7g、太白贝母8g、天竹6g、桔梗7g、橘皮6g、厚朴11g。先在冷水中浸泡15~20min,再用大火煮沸,最后用文火煮10~20min,煎制成200ml药液备用。
方中:倒吊笔叶治急性炎症感染;毛冬青、麻黄、荆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菊花、柴胡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龙珠果、山豆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利咽消肿;太白贝母、天竹润肺化痰止咳,清心定惊;桔梗、橘皮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理气健脾;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2009年5月~2009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0例均为0.5~8岁的患儿,临床主要症状均有发热,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肿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其中惊厥6例。按常规给130例患儿进行血常规和胸部听诊检查,血中白细胞正常或偏低95例,白细胞增高者33例,胸部体征阴性,符合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其中男32例,女33例;对照组65例,其中男34例,女31例。两组资料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待药温降到37℃时灌肠,让小儿排便后,取左侧卧位,用输液胶管(将无菌头皮针剪去针头部分)按灌肠要求将无菌头皮针插入肛门,以每分钟30~40滴的速度入肠道。用灌肠剂约80~100毫升,尽量在1~2小时内不要排便。每日1次,7日为疗程。对照组,用常规量剂的病毒唑和青霉素治疗,必要时重复注射或给物理降温。7日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 显效: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咽充血、流涕等症状显著改善;有效:体温下降,但腋温仍在37.2℃~37.5℃或仍有轻度咳嗽、咽红等症状;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腋温38.5℃以上。
4、治疗结果
治疗2个星期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开始下降及回复正常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开始下降及回复正常时间比较(x±s)
注:P<0.0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庆银,未经宋庆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94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