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跨道路上空能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9474.7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梁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嘉麟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跨 道路 上空 驾车 停车位 立体车库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横跨道路上空由电梯载车司机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技术及其基本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的民众拥有小型汽车(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建造昂贵的车辆直进停车式楼房车库或/和地下车库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之后,又出现的占地面积很小的以钢构形式出现的廉价的立体车库(以机电传输方式将车辆输进停车位),对于缓解上述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也应该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生事物,然而,也出现了制约该现有立体车库发展的问题:立体车库的设计方案都是以呈矩形地面的高层框架结构形式出现的,占地面积虽然小,然而,欲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成熟的省会城市或一线大城市中需要集中停车的部位再找到适合于建造立体车库及其辅助的短距离车辆专用通道的地皮,也是相当困难了。——以上情况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已经是占地面积不大的现有立体车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
就是为了解决繁华城市中停车难大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包括:设置在行车道路上空且由支撑结构支持的至少一层停车坪,以及设置了连接第一层停车坪与行车道路之间的倾斜引导车道,或/和设置了连接停车坪与行车道路之间的专用于电梯的升降井。
所述的引导车道至少在相反的倾斜方向上至少设置一对;——主要用于车辆从行车道路驶进第一层停车坪以及车辆从第一层停车坪再驶进行车道路时,实施最佳状态的分流车辆运行的格局。
所述的升降井至少设置一对;——成对的升降井设置在行车道路不同的行车方向上,各自能够分别承担运载车辆上与下的运行方式;如果上述的对数增加,则可以增加运载车辆的速率或者让运载车辆实现上与下分流的运载方式,以避免可能产生在运载过程中的矛盾,这于增加运载车辆的速率更有利。
所述的停车坪的地表面是由能够行驶车辆的硬质材料铺设的;——可以采用常规的水泥路面或木料路面一类的硬质材料铺设而成。
——所述的升降井内的电梯厢能够在一个直线方向上贯通或在垂直的两个直线方向上贯通。
——所述的支撑结构的设置位置至少包括:车道分界线所在的位置地面上。
——所述的停车坪采用钢构建筑形式来实现。
——所述的设置了升降井的位置适当占用了旁边的人行道面积。——对慢速行走的人们影响极其有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一.本发明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利用了行车道路(包括:单条行车道路与由两条行车道路垂直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等地理位置)的上空来解决停车位的设置空间;——不影响地面车辆的交通;
二.本发明的最大特点之二是可以让司机驾驶汽车直接驶进或驶离悬空设置的停车坪;——停车的方便程度与现有建造在普通专用地皮上的车辆直进停车位的封闭式楼房车库相同;
三.本发明的实施涉及的与其他有可能相关的方面几乎没有矛盾;——以适当占用人行道面积(不影响慢速行进的行人)来换取给行人已经带来的地面停车影响行人行进的麻烦或由此给行人带来的由于交通拥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问题;
四.本发明的“性价比”很高;——由于没有占用城市中宝贵的地皮,而是利用了行车道路空闲的上空所致。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位于行车道路上空通过倾斜引导车道进入停车坪的作为本发明的单层敞开式立体车库的结构断面。
图2 是图1的作为第一类实施例(司机全程驾车直接进入停车位)的第一实例俯视图(设置在道路上空的纯驾车进入式立体车库)。
图3是图1的作为第一类实施例(司机全程驾车直接进入停车位)的第二实例俯视图(设置在十字路口上空的纯驾车进入式立体车库)。
图4示意了位于行车道路上空通过升降电梯载车进入停车坪而仍然由司机开车进入停车位的作为本发明的单层敞开式立体车库的结构断面。
图5是图4的作为第二类实施例(司机利用电梯升降并驾车直接进入停车位)的第三实例俯视图(设置在道路上空的利用电梯与司机驾车直接进入停车位)。
图6是图4的作为第二类实施例(司机利用电梯升降并驾车直接进入停车位)的第四实例俯视图(设置在十字路口上空的利用电梯并驾车直接进入停车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嘉麟,未经梁嘉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9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田秸杆还田整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升压电路及具有该升压电路的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