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级型材及梯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0834.5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宋万年;周明远;陈廷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7/08 | 分类号: | E06C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伊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8 | 代理人: | 王念冬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级 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梯子领域,涉及梯级踏板的型材构造及应用该型材的梯子。本案是原申请“200910070241.2梯级踏板型材及梯子”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已知的梯子具有主梯框和设置在两个主梯框之间梯级,梯子的梯级构造与梯子的承重要求有关,常见的梯子梯级构造有这样的类型一是梯踏棍与主梯框结合的,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520123440.2一种梯踏辊组装构造”;二是梯踏板与主梯框结合的,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66881.2一种梯子用踏板”;三是通过面板与梯踏棍的结合形成加宽梯踏棍的踩踏面的构造,以满足不同梯型的承力需要,本案是对此类梯级踏板的改进。
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3265126.0踏杆增宽的梯具”它包含二相对的扶杆及复数踏杆,各踏杆又包含一管形踏杆部,一上踏板段以及一下踏板段。管形踏杆部具有二扣定端部,各该二扣定端部具一段特定长度,上踏板段由该二扣定端部间,自该管形踏杆部的顶面往后倾斜且向上延伸,下踏板段自该管形踏杆部的前侧边上部,往前延伸一状似倒V形,该上踏板段的顶面与该下踏板段的顶面具有同一倾斜度,且在同一倾斜面,而该二扣定端部伸入通过二相对扶杆,且以外卷及扩孔方式将该二扣定端部固定至扶杆上,该梯具踏杆是一体结合的结构。
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08027.0一种梯子,它包括腿管、梯蹬踏板以及连接件,该连接件上开设有定位槽,该梯蹬踏板端部定位支撑于该定位槽内,而且该连接件与腿管之间固接连接。该技术方案中的梯子,梯蹬踏板端部定位支撑于该另增设连接件的定位槽内,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重力和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于定位槽底面,连接件受力面积大,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寿命。
再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08306.7一种梯子及其梯蹬踏板。梯子至少包括两腿管以及一梯蹬踏板,该梯蹬踏板包括一铝梯蹬踏板以及一铁件,该铁件支撑铝梯蹬踏板,该铁件固接两腿管之间。该方案设有铁件用以支撑铝梯蹬踏板,加强梯蹬踏板自身强度。
已知的技术虽然提供了在踏棍的基础上加宽踩踏面的技术方案,但由于梯级踏板构造的问题致使或梯体承力分担不均,致使梯子易损、或梯踏板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难以降低。如何使得踩踏部的受力得到很好的分解,使得梯子整体能更好的为踩踏部分担承受力,从而避免梯体局部承力过重,比如梯级与主梯框之间的连接部分受力过大,形成易损部位,消除这些安全隐患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梯级踏板型材及梯子。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梯级踏板型材,能较好的分解承受力;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子,具有前述梯级踏板型材的梯级。
本发明梯级踏板型材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梯级踏板型材,它由梯踏杆部和梯踏板部组成,其中,所述梯踏杆部的一条棱边设为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该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与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案梯级踏板型材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预设角度;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预设角度,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互垂直;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所述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F任一横截面相同的四边形中空通管。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所述梯踏板部由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构成,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一体成型;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所述第一踏板与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成第一预设角度;第二踏板与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成第二预设角度;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所述第一踏板具有与第一侧壁相连的第一踏板斜面和能够与主梯框固定结合的第一踏板支撑侧面,所述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之间设置第一水平踩踏面;
前述梯级踏板型材,其中,第一踏板斜面垂直于第一侧壁,该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侧壁的交汇线为第一交汇线,它设置于第一侧壁偏上部位置,第二踏板与第二侧壁的交汇线为第二交汇线,它设置于第二侧壁的偏下部位置;
前述的梯级踏板型材,其中,由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到该第一交汇线的距离占第一侧壁高度的1/4-1/3;由顶部棱边到第二交汇线的距离占第二侧壁高度的2/3-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市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0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