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溢洪道泄槽底板暗排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1691.X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宁;陈昭友;陈攀;耿莉;李志乾;丁旭;刘新云;刘少丽;杜全胜;朱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洪道 底板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地下水位时的溢洪道泄槽,尤其是涉及溢洪道泄槽底板暗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溢洪道泄槽底板暗排水系统常规做法是沿泄槽底板板缝布置纵、横正交形透水排水管,结构形式有槽型预制混凝土构件、无砂混凝土带、柔性透水管等多种类型。但是,采用正交形布置存在以下缺陷:1、沿泄槽底板纵向中线布置的透水排水管通常采取与泄槽底板相同坡降,这就使得横向透水排水管需要通过开挖高程来形成一定的排水坡降;同时,沿纵向布置在泄槽底板两侧的透水排水管高程也相应需要降低,从而导致开槽断面加大且横向排水断面为渐变式,开挖量大且施工烦琐。2、纵、横向透水排水管正交,影响了水流交汇效果,交叉处水流方向的突然改变很容易造成局部淤堵,长期运行接口处将发生溢水破坏,影响溢洪道泄槽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工程量小、有效提高排水可靠性的溢洪道泄槽底板暗排水系统。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溢洪道泄槽底板暗排水系统,包括由直线段、陡坡段、挑坎段构成的泄槽底板,沿泄槽底板纵向中线设置在其下方的板下透水管,和沿纵向分别设置在泄槽底板两侧挡墙基台底部的台下透水管,以及分别设置在泄槽底板两侧挡墙外侧的墙后排水系统;所述板下透水管分别通过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其两侧的多个横向透水管与所述台下透水管相连通;所述多个横向透水管均与板下透水管之间以56°~60°夹角朝下游方向倾斜设置;沿泄槽底板两侧挡墙基台的一级开挖坡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对应的台下透水管相连通的斜坡透水管;所述墙后排水系统由:沿泄槽底板纵向设置在挡墙基台与挡墙外壁交接处的纵向塑料透水盲管、垂直间隔设置在挡墙外壁的多个立向塑料透水盲管、沿泄槽底板径向间隔设置在挡墙基台台面上的多个水平塑料透水盲管构成;所述多个立向塑料透水盲管、水平塑料透水盲管均与所述纵向塑料透水盲管相连通;在位于泄槽底板挑坎段下方沿横向设置有挑坎段透水管,所述挑坎段透水管的两端口分别与对应的台下透水管相连通。
所述立向塑料透水盲管、水平塑料透水盲管、纵向塑料透水盲管均为中空矩形结构;所述板下透水管、台下透水管、横向透水管、斜坡透水管均为柔性透水管。
本发明优点主要体现在:
1、斜向布置的横向透水管可以充分利用泄槽底板坡降,采用统一断面,形成自然排水坡降,施工方便,工程量小。
2、所述板下透水管与多个横向透水管构成“鱼刺型”网状布置,使得泄槽底板暗排水形成完整的封闭排水系统,水流通过密集斜向布置的横向透水管汇集到台下透水管,纵、横透水管互相贯通,并与沿横向布置的挑坎段透水管相互连通成排水体系,将渗水排向下游,排水流路更为通畅,有效提高了排水系统的可靠性。
3、设置在泄槽底板两侧挡墙外侧的的梳齿状墙后排水系统,解决了挡墙外侧填土内的渗水问题;由于填土内渗水量较大,不宜沿墙基础排出,而是沿挡墙后填土高程在填土面低位排出,充分利用了中空矩形塑料盲管的侧向集水能力强、承受压力大的特点。
4、沿泄槽底板两侧挡墙基台的一级开挖坡间隔设置的斜坡透水管与沿纵向设置在泄槽底板两侧挡墙基台底部的台下透水管形成完整的墙后岩体的排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的C-C向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3的F-F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的H-H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2的G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溢洪道泄槽底板暗排水系统,包括由直线段1、陡坡段2、挑坎段3构成的泄槽底板4,沿泄槽底板4纵向中线在其下方1米处设置直径为200毫米的板下透水管5,沿纵向分别在泄槽底板4两侧挡墙基台6底部设置直径为200毫米的台下透水管7,分别在泄槽底板4两侧挡墙外侧的墙后设置排水系统;所述板下透水管5分别通过沿纵向间隔10米设置在其两侧的多个直径为100毫米的横向透水管8与所述台下透水管7相连通;位于泄槽底板4纵向中线一侧的多个横向透水管8与板下透水管5之间以59.2°夹角朝下游方向倾斜设置;位于泄槽底板4纵向中线另一侧的多个横向透水管8与板下透水管5之间以56.4°夹角朝下游方向倾斜设置;沿泄槽底板4两侧挡墙基台6的一级开挖坡9分别间隔设置多个与对应的台下透水管7相连通的斜坡透水管10,所述斜坡透水管10的顶端采用封堵16密封;所述墙后排水系统由:沿泄槽底板4纵向设置在挡墙基台6与挡墙外壁11交接处的纵向塑料透水盲管12、垂直间隔设置在挡墙外壁11上的多个立向塑料透水盲管13、沿泄槽底板4径向间隔设置在挡墙基台6台面上的多个水平塑料透水盲管14构成;所述多个立向塑料透水盲管13、水平塑料透水盲管14均与所述纵向塑料透水盲管12相连通;墙后排水系统布置完成后,回填开挖石渣齐平立向塑料透水盲管13顶部,再在石渣上回填土1.5m厚回填土,形成墙后的排水系统。在位于泄槽底板4的挑坎段3下方沿横向设置有挑坎段透水管15,所述挑坎段透水管15的两端口分别与对应的台下透水管7相连通。所述立向塑料透水盲管13、水平塑料透水盲管14、纵向塑料透水盲管12均为中空矩形结构;所述板下透水管5、台下透水管7、横向透水管8、斜坡透水管均为柔性透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16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小口径管外夹式水压装置
- 下一篇:新型压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