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步进频雷达超分辨一维距离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3076.2 | 申请日: | 201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6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民航;曾操;刘峥;陈天;李东;杨东;廖桂生;陶海红;杨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进 雷达 分辨 距离 成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步进频雷达成像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步进频体制雷达距离向超分辨成像处理。
背景技术
利用雷达实现对目标一维距离高分辨或超分辨成像,不仅具有雷达全天候、全天时和主动探测的优点,而且能够获得目标距离向细节信息,从而提高对目标检测、定位和识别的能力。一维距离像应用于民用领域可实现工业金属探伤、高速列车安全防控、以电力线检测等为基础的低空飞行器自主避险,因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雷达距离向分辨率与发射信号带宽成反比,高分辨率要求发射大带宽信号。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采样率必须大于两倍的信号带宽才能保证频谱无混叠,这无疑加大了数据采集端硬件复杂度。步进频雷达通过载频线性跳变,用多个雷达脉冲合成一个宽带信号,获取高的距离向分辨率。由于信号瞬时带宽不大,从而降低了对采样率的要求。
传统的步进频雷达是通过对回波信号的IFFT处理获得高分辨的一维距离像。但由于雷达参数选取,导致存在距离失配冗余和采样冗余,需要在IFFT处理并取模后进行繁琐的去冗余处理才可得到真实的一维距离像。例如同距离累加法就是一种去冗余算法,它是通过对同一目标在不同采样点的值进行取平均处理,这种算法虽然可以解决冗余问题,但去冗余后得到结果仅是实图像,而不包含相位信息。
为了解决去冗余后存在的问题,将常规压缩感知方法应用于步进频雷达信号处理上,可以获得不存在冗余的高分辨复图像。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每个脉冲重复间隔取一个采样点作为观测值,进行稀疏重建得到一维距离像。但由于其包含某一距离段全部信息的观测值不易选取,且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恢复效果明显降低,即存在对噪声敏感,成像信噪比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步进频雷达超分辨一维距离成像方法,以提高常规压缩感知对噪声的稳健性,提高距离复图像的信噪比,同时获得超分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对步进频雷达混频后的回波数据X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M×M维的酉矩阵V,其中X为N×M维复数矩阵,N为步进脉冲数,M为每个脉冲重复周期的采样点数;
(2)根据目标个数k,构造数据选择矩阵D,利用数据选择矩阵D、回波数据X和酉矩阵V,获得观测值Y:
Y=XVD,
其中,数据选择矩阵D=[Ik Z]T,Ik为k维单位阵,Z为k×(M-k)维零矩阵,T为转置运算;
(3)对待测的雷达照射距离向区域[Ra,Rb]以步长Rc进行栅格划分,划分后共得到P个距离单元,且每个距离单元的长度为Ri=Ra+(i-1)Rc,其中,0≤Ra<Rb,P=ceil((Rb-Ra)/Rc+1),ceil(·)为向上取整操作,i为正整数且i∈[1,P];
(4)根据栅格划分得到的距离单元和步进频雷达混频后的信号形式,构造N×P维观测矩阵A:
A={an,p},
其中an,p为A的第n行第p列的元素,且an,p=exp(-j4πfnRp/c),n和p均为正整数,且n∈[1,N],p∈[1,P],fn为第n次发射信号的频率;
(5)根据观测矩阵A和观测值Y,利用CVX凸优化工具软件重建目标散射信息,得到超分辨一维距离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与直接IFFT处理相比,本发明成像结果不存在冗余目标,不需要进行去冗余处理,分辨率突破了IFFT处理所能达到的最高分辨率,具有超分辨效果;
2)与去冗余处理相比,本发明所成像为复图像,包含相位信息,便于后续处理;
3)与常规压缩感知处理相比,本发明由于在每个脉冲重复间隔内采用多个采样点重建,所以对回波数据信噪比要求低,对噪声稳健;
4)本发明成像结果信噪比高,更加有利于目标检测、定位、识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利用CVX凸优化工具软件重建目标散射信息的子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3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颌角吸水保护拉钩
- 下一篇:一种新型B超探头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