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配电线路中边相导线的张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3904.2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氏县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113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配电 线路 中边相 导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紧线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输送到配电变压器或者将配电变压器的电力输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成为配电线路。配电线路的新建、大修或改造过程中大都采用混凝土电杆来对导线进行支撑,导线通过耐张杆横担架设在混凝土电杆上,这样可以保证导线安装的牢固性。配电线路中通常输送的单相电压,也就说相邻混凝土电杆之间通常只平行架设两根边相导线。边相导线放置在耐张杆横担上后,需要将相邻混凝土电杆之间的边相导线拉紧才能固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紧线器对每一根边相导线分别进行拉紧操作,但在紧线过程中,由于两根边相导线分别由两组力量进行拉紧,因此紧线时施加在两根边相导线上的力量便不会均匀,当两组力量相差较大时,极易造成耐张杆横担扭转,当耐张杆横担扭转至与边相导线平行时,则会使两根边相导线交叉,出现这种情况后再去调正耐张杆横担,则会非常麻烦,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紧线方法,能够保证配电线路中两边相导线在紧线过程中的受力平衡,不会使耐张杆横担发生扭转,并且还能够提高紧线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配电线路中边相导线的张紧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A.首先在耐张杆横担两端安装边相导线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导向滑轮;
B.将边相导线的自由端绕过导向滑轮后再穿过一个铝合金紧线器,用铝合金紧线器将边相导线卡紧;
C.在铝合金紧线器上设置一个U型环扣;
D.将带有牵引绳的牵引滑轮绕在平衡绳的中部;
E.将平衡绳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铝合金紧线器的U型环扣中,通过牵引牵引绳将两根边相导线拉紧。
上述平衡绳为钢丝绳,钢丝绳的直径为10~14mm,长度为10~15m。
本发明所述铝合金紧线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铝合金紧线器包括底板、连杆Ⅰ、连杆Ⅱ、连杆Ⅲ以及拉手,底板上设置有凸块、滑道Ⅰ和滑道Ⅱ;所述连杆Ⅰ和拉手通过销轴Ⅰ活动铰接在底板的滑道Ⅰ中,连杆Ⅰ和连杆Ⅱ的一端通过销轴Ⅱ铰接,连杆Ⅱ的中部和连杆Ⅲ通过销轴Ⅲ铰接,连杆Ⅱ的另一端与底板的凸块通过销轴Ⅳ铰接,连杆Ⅲ通过销轴Ⅴ铰接在底板的滑道Ⅱ中,滑道Ⅱ相对滑道Ⅰ倾斜设置;所述凸块与连杆Ⅲ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过边相导线的导线卡槽。
所述拉手的改进在于:拉手为U形结构,所述拉手的两开口端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并通过销轴Ⅰ铰接。
本发明的改进还在于:所述销轴Ⅱ上设置有使连杆Ⅰ、连杆Ⅱ及连杆Ⅲ收缩的复位弹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发明所述的紧线方法简单、实用、易懂、易学,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强。在配电线路建设过程中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导线的拉紧,可通过设置在横担上的与导线相配装的滑轮在紧线过程中将两边相的导线弧垂自动调平,免去在紧线过程中对单相导线进行相互调弧垂的工序,缩短了施工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配电线路中平衡绳紧线法的使用,有效避免了配电线路在新建、大修或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过的耐张杆横担扭转现象, 为标准化的线路施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衡绳采用直径为10~14mm,长度为10~15m的钢丝绳,可以充分保证相邻混凝土电杆之间边相导线拉紧时所需的拉力要求。如果直径较小,在张紧过程中则容易出现平衡绳断裂;如果直径较大则不能与牵引滑轮相配装,并且容易滑出牵引滑轮的轮槽,造成张紧时平衡绳脱落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中所限定的铝合金紧线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各部件以底板为基准,运用杠杆原理设计,使用寿命长。拉手设置为弧形结构,方便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握持;复位弹簧的设置,能够使边相导线在穿过导线卡槽后使连杆Ⅰ、连杆Ⅱ及连杆Ⅲ自动复位,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紧线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铝合金紧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铝合金紧线器,2.牵引滑轮,3.导向滑轮,4.平衡绳,5.边相导线,6.耐张杆横担,7.混凝土电杆,8.U型环扣,9.牵引绳, 11.底板,110.凸块,111.滑道Ⅰ,112.滑道Ⅱ,12.拉手,13.连杆Ⅰ,14.连杆Ⅱ,15.连杆Ⅲ,161.销轴Ⅰ,162.销轴Ⅱ,163.销轴Ⅲ,164.销轴Ⅳ,165.销轴Ⅴ,L.导线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氏县供电局,未经元氏县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3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