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度测试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4006.9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沅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中国台湾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一种线性度测试装置及方法,特别是属于一种利用算法来计算移动轨迹的回报坐标与预设坐标误差值的线性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目前各种轻量化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特别是智能型电子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有别于过往的电子装置,智能型电子装置最大卖点便是透过触控进行电话拨打、公事、娱乐等各式五花八门的功能,且为符合多样性的需求,除了传统单点触控外,现今更发展出多点触控的控制方式,所谓多点触控(Multi-touch)意即使用者可透过数只手指达成图像应用控制的输入技术。
要使用多点触控技术,除需装配触控面板外,还需装载可辨认多点同时触控的软件,其与一般触控技术最大的差别为一般触控技术仅能辨认单点触控。由于多点触控技术对于触控面板的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支持多点触控技术,触控面板厂商必需在面板技术上做大幅度的提升。
影响触控面板线性度的问题,多年来不仅困扰国内制造厂商,就连研发触控面板多年的美国、日本业者对此问题也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从早期的CRT显示器,其正面为球状圆弧形,因此,此种触控面板只能加装控制电路板,以手工仿真目视检验直线性(Linearity)误差率。一直到近几年薄膜晶体管(TFT-LCD)的平面显示器普及化,触控面板也逐渐以平面型为主流规格。然而,触控面板的直线性仍无法做到精确的误差率。以目前设备厂商提供的触控面板直线性测试机台来说,其功能及测试结果差异非常大,电脑硬件功能及软件程序若未能搭配得宜,将使得触控面板厂商所生产交货的商品常超出规格公差。触控面板若无法达到此项重要规格要求,则使用于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产品的手写辨识率将大幅降低。一般触控面板触控笔的书写动态压力,会随着笔画起落轻重,而影响触控面板透明导电膜(ITO)的导电阻抗接触及书写流畅度,若加大书写压力则又容易造成触控面板表面容易刮伤,而使内层ITO导电膜寿命减短。因此,线性度测试在产品开发阶段时就需完整测试,如此才能在大量生产时,维持质量的稳定与良率。
有鉴于此,为了更精确衡量触控面板的误差值,以准确测试各面板的线性度,一种具备良好线性度测试的装置及方法,乃是业界所极力企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度测试装置,依据算法作误差值计算,以进行移动轨迹的线性度测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度测试装置,包含受控模块及控制模块。受控模块因应控制讯号,以依据预设坐标于待测物上产生移动轨迹,读取移动轨迹所回报的坐标,并依回报坐标产生回授讯号。控制模块,因应回授讯号,并透过勾股定理或法线定理算法比较回授讯号与控制讯号,用以计算移动轨迹的回报坐标与预定坐标的误差值,以进行移动轨迹线性度的测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度测试方法,为依据算法进行误差值的计算,以判断移动轨迹是否符合线性度的测试标准。
为了达成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度测试方法,包含步骤:规划移动轨迹,及/或设定移动轨迹的误差值范围及距离量测方式,以及/或因应所设定的距离量测方式,依据勾股定理或法线定理算法计算移动轨迹的回报坐标与预设坐标的误差值,若误差值介于误差值范围内,则移动轨迹符合线性度的测试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为线性度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电脑屏幕上所显示的使用者介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为线性度测试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为使用者介面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线性度测试装置 11xy轴平台
12电脑 101触控面板
102测试端头 1001移动轨迹
103回授讯号 104控制讯号
2使用者介面 201误差值范围栏
202距离量测栏 203移动轨迹规划栏
204荷重设定栏 205测试坐标显示栏
3线性度测试方法 301、303、305步骤
4使用者介面 401误差值范围栏
402距离量测栏 403移动轨迹规划栏
405测试坐标显示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沅,未经杨志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