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蜜蜂真菌病的制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34102.3 申请日: 2012-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2670664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9
发明(设计)人: 傅月华;钱琦峰 申请(专利权)人: 桑筠
主分类号: A61K35/74 分类号: A61K35/74;A61K47/36;A61P31/10;A61K31/137
代理公司: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代理人: 冯子玲
地址: 310035 浙江省杭州市***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治 蜜蜂 真菌 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化学技术领域,涉及化学和生物学制药,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防治蜜蜂真菌病的制剂。

背景技术

蜜蜂幼虫最常见的真菌病是白垩病。真菌的孢子分布于空气中、花粉中,范围很广,同时对蜜蜂幼虫的传染快,死亡率高。现有技术治疗白垩病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会残留在蜜蜂体内,人食用蜂蜜后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还会使其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目前,我国已经禁止使用抗生素治疗蜜蜂疾病。

特比萘芬于1980年由瑞士波恩·山德士公司合成,1991年在英国首次上市(Gupta等,1997),1992年12月获美国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该药物可外用,也可口服,被誉为抗真菌药物中惟一无严重肝肾不良反应的品种,1999年后转为非处方药品销售。其制剂有片剂、霜剂、喷雾制剂、液体制剂等多种剂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杀真菌药,可彻底杀灭真菌。

盐酸特比萘芬如今已广泛使用于人体各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等),药品分为内服、外用。近些年来,盐酸特比萘芬也广泛推广到了一些动物(如猫、狗、家兔等)身上,用于治疗一些真菌引起的皮肤病。

2005年,闵巍巍、牟志美等发表了一篇《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初报》,对家蚕曲霉病、白僵病、绿僵病的抑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盐酸特比萘芬的添食浓度达到200μg/mL时,对家蚕曲霉病、白僵病、绿僵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药长期稳定性良好。

2005 31(2)蚕业科学 闵巍巍 牟志美 李季生等 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初报。其摘要公布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病原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0.0625~0.2726μg/mL,最小杀菌浓度范围为0.125~4μg/mL。生物试验表明,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真菌病防治效果良好,200μg/mL时防治效果达100%,且对家蚕生长发育、茧质无不良影响。稳定性试验表明盐酸特比萘芬长期稳定性良好。

但是,上述资料都没有涉及蜜蜂真菌病的防治。

CN102273495A公开了一种名为保蜂健的防治蜜蜂真菌病的药物,其组分为银花、黄连、苦参、板蓝根等11味中草药,配以新洁尔灭,经过研磨、浸泡、浓缩、过滤等一系列过程,工艺较为繁琐。

CN1251713C公开了一种防治蜜蜂疾病的中药制剂,由与上述完全不同的八种中草药组成,经过研磨、粉碎、搅拌、烘干。使用时还需浸泡、煮沸、冷却,兑入蜜蜂,过滤、澄清。使用极为不便。

CN1142948A公开了一种治疗蜜蜂幼虫白垩病的新药-克垩灵,从补充蜜蜂食物中缺少的微量元素着手,提高其抗病能力。从实施例中看出其治愈率并非100%,且没有杀菌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防治蜜蜂真菌病尤其是白垩病药物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效果明显,制作工艺简便,使用方便的防治蜜蜂真菌病制剂。

本发明的一种防治蜜蜂真菌病的制剂由(E)-N-(6,6-二甲基庚-2-烯-4-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有益微生物,和可溶性淀粉或糖类组成。

各组分的重量比为:(E)-N-(6,6-二甲基庚-2-烯-4-炔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0.1~2%,有益微生物0.1~4%,可溶性淀粉或糖类94~99.8%。

所述有益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或地衣芽孢杆菌,或蜜蜂双歧杆菌,或星状双歧杆菌,或最小双歧杆菌,或棒状双歧杆菌,或詹氏乳杆菌,或食淀粉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或微小乳杆菌,或双发酵乳杆菌,或上述杆菌的任意组合;所述有益微生物0.1~4%中含活菌数为109~5×109个/克。

所述糖类为葡萄糖或果糖。

本发明的防治蜜蜂真菌病的制剂应用于蜜蜂或家蚕真菌病的防治。

本制剂成分包含有:(E)-N-(6,6-二甲基庚-2-烯-4-炔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分子式C21H25N·HCl),有益微生物,可溶性淀粉;各成分的重量比为:(E)-N-(6,6-二甲基庚-2-烯-4-炔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0.1~2%,有益微生物0.1~4%,可溶性淀粉、葡萄糖等糖类辅料94~99.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筠,未经桑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