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4430.3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孙保燕;曾铮;张嵩;申健民;张荣付;赵新生;刘小兵;范霞;张翼宏;秦树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 |
主分类号: | F24J3/08 | 分类号: | F24J3/0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1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注水 深井 地热能 利用 系统 | ||
1.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多个深井注水口、多个深井供气口、多条钻井管道、冷水水源供水管道、以及地热利用设备所组成;上述多个深井注水口和多个深井供气口均设于地面上,且分布在以城市主轴为中心、半径为1个地壳厚度的圆周上;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气口相互间隔设置;每个深井注水口的上方通过加压注水装置与冷水水源供水管道相连通,每个深井供气口的上方与地热利用设备相连通;每个深井注水口和每个深井供气口的下方均与至少2条钻井管道相连通;上述每条钻井管道均从地面向下延伸至地下8~12km处,2个相邻的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气口下方所连的至少各一条钻井管道的末端在地下8~12km处相互靠近或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水源供水管道的入水端与海水、湖水和/或江河水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利用设备为地热发电站和/或城市供暖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气口的总和为32的倍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水源供水管道为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气口相互间隔设置的方式有如下2种:其一采用完全等距设置方式,即让每个深井注水口均和与之相邻的2个深井供气口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深井供气口均和与之相邻的2个深井注水口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二采用分组等距设置方式,即让一个深井注水口与一个深井供气口相互靠近形成一组深井口,然后让每组深井口和与之相邻的2组深井口之间的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气口采用等距设置方式时,相邻的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气口之间的间隔为2~4公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减消地震型注水深井地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深井注水口和深井供气口采用分组等距设置方式时,所述每组深井口之间的间隔为2~4公里,每组深井口内的深井注水口与深井供气口之间的间隔为200~40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未经张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4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