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4818.3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0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晓晖 |
主分类号: | G01K11/12 | 分类号: | G01K11/12;G01K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物质 温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储存领域中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工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已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制造业首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已远远超过汽车工业、航天工业及新兴电子信息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随着我国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日益要求方便、安全和健康。现代人的食品消费也出现了快速化、多样化、休闲化、绿色化、保健化的倾向。食品从出厂至售出这一段时间内,储存的温度对实现食品营养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需要冷藏的食品,当出厂后需要储存时,厂家及顾客需要对食品进行冷藏温度的判断。目前,对储存食品的冷藏温度进行监控,有通过虹吸现象去判断,也有采用低温芯片的方法来判断,但是,此两种方法成本比较高,并且不容易大规模推广。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对储存温度有一定要求的领域。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简单方便地判断出物质在储存过程中的储藏温度是否超过标准,是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判断物质在储存过程中的储藏温度是否超过标准的方法费用比较昂贵,并且不易推广普及这一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其中,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第一颜色的液体;
冷凝所述第一颜色的液体成固体;
切割所述第一颜色的固体以形成一通孔;
提供第二颜色的液体;
冷凝所述第二颜色的液体成固体;
切割所述第二颜色的固体以嵌合于所述通孔内;以及
将经嵌合的所述第一颜色的固体与所述第二颜色的固体置入储存物质的容器内;
其中,所述第一颜色的液体与所述第二颜色的液体为同一种液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颜色为无色,所述第二颜色为蓝色。
优选地,所述第一颜色为无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红色。
优选地,所述第一颜色为蓝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红色。
优选地,储存物质的温度低于或等于0℃。
优选地,所述液体为水。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经切割后的所述第二颜色的固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矩形,经切割后的所述第二颜色的固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物质为食品。
优选地,所述物质为医疗用品。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将由两种不同颜色的液体凝结形成的固体嵌合在一起,置于存放物质的容器中,储存物质的温度低于或等于固体的凝固点,当在运输过程中,冷藏温度高于固体的凝固点时,固体熔化而使两种颜色的固体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从而可以判断出,物质在储存过程中储存的温度是否符合标准,方便厂家、顾客对物质储存过程进行监督,简便易行,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1,判断物质温度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1:提供第一颜色的液体。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物质为食品,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物质也可以为医疗用品,当然,并不以此为限,任何对储存温度有一定要求的领域都可采用本方法去判断。首先,提供一种液体,使其具有第一颜色。该液体的凝固点应高于或等于储存物质时需要保持的温度。可以通过在其中滴加染色剂来使液体获得第一颜色。但并不以此为限,任何可以使液体获得第一颜色的方法均可采用。
步骤S2:冷凝第一颜色的液体成固体。接着,将获得了第一颜色的液体,冷凝形成具有第一颜色的固体,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降温的方法来形成第一颜色的固体。
步骤S3:切割第一颜色的固体以形成一通孔。然后,将上述步骤中凝结形成的第一颜色的固体进行切割以使第一颜色的固体具有一通孔。当然,也可以在冷凝第一颜色的液体的过程中,使形成的第一颜色的固体具有一通孔,例如,使用一具有通孔的模具来冷凝第一颜色的液体形成具有一通孔的第一颜色的固体。本实施例中,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晓晖,未经戴晓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