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工开采区地表环境损伤的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4992.8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胡振琪;李全生;彭猛;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项京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采 地表 环境 损伤 监测 方法 | ||
1.一种井工开采区地表环境损伤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布设地表移动观测站:在采煤工作前,采用剖面法在下沉盆地的主断面分别布设走向观测线和倾向观测线,所述观测线由多个地表移动观测站组成,观测线的两端应保证超出采动影响范围;
b、观测开采扰动前后观测站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数据,获取地表移动信息;
c、监测动态裂缝,对工作面前端新出现的地表动态裂缝进行监测,测定随工作面的推进动态裂缝宽度的变化;
d、获取土壤浅层含水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根据工作面推进位置,选取工作面前端未受采动影响区布设采样区,在倾向方向上工作面边界的外部相似区域设置对照采样区,通过同一观测时段采样区与对照采样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值,得到随工作面的推进过程中采煤扰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
e、获取土壤理化性质的时序变化规律:根据工作面推进位置,选取工作面前端未受采动影响区,沿工作面倾向布设土壤取样点,测定不同采煤扰动程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采用如下过程监测地表动态裂缝宽度变化:
c1、找出最前端裂缝:当工作面推进到第一位置为A时,对其前方新出现的疑似裂缝进行标记观测,找出这些疑似裂缝中随工作面的后续推进而发育的裂缝,这些发育的裂缝中与第一位置距离最大的裂缝即为最前端裂缝,测定最前端裂缝的第二位置为B,得到第二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距离C;
c2、建立数学模型:重复过程c1得到多个工作面的第一位置Ai,以及与其相应的最前端裂缝的第二位置Bi和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距离Ci,建立三者的数学模型,Bi=Ai+C’,其中C’为多个Ci的数学期望,i=1,2..n;
c 3、根据过程b建立的数学模型,在与工作面距离C’的期望位置,选定该位置两侧最相邻的多条裂缝作为观测裂缝,测定该多条裂缝随工作面推进的多个宽度变化,测定频率大于1天/次,直至裂缝不再发育,在地表上完全闭合为止,从中选出发育最为明显的一条裂缝作为最佳观测裂缝;
c4、在不同的工作面位置,重复过程c3,得到多个最佳观测裂缝的宽度变化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获取的地标移动信息包括根据测量数据分别得到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以及水平变形五条典型曲线,以及下沉系数、拐点偏移距、超前影响角、裂缝角、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和/或主要影响半径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采样点沿倾向方向布设,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容重、孔隙度、PH、电导率、有效P、速效K。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在检测动态裂缝时,进一步监测工作面边界附近的静态裂缝,方法如下:确定下沉盆地边界附近最大正水平位置,利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以及邻近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将静态裂缝带划分为多个观测剖面,分别测量其最外侧裂缝、最内侧裂缝以及主裂缝的空间位置和属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进一步监测采样区裂缝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如下:在裂缝两侧距离裂缝不同的位置对称布置采样点,测定随工作面的推进裂缝两侧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的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在观测裂缝宽度的同时,还观测裂缝的长度和落差的变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测量裂缝宽度时,在裂缝两侧距离裂缝5-10cm处垂直于裂缝布设观测棒,测量裂缝初始宽度Lo,以及两端观测棒的距离Do,后期测量观测棒的距离Di,通过公式Li=Lo+(Di-Do)计算裂缝宽度Li,其中i=1,2..n。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条裂缝上布设多个宽度测量点,宽度测量点之间的间距为3-5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动态裂缝的观测周期T>2B/V,其中B为工作面走向方向连续裂缝带的宽度,V为工作面日推进速度,观测工作直至地裂缝的地面表征消失、且持续无变化为止,其中T的单位为天,B的单位为米,V的单位为米/天。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进一步根据公式计算出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L,其中,Ho代表采煤工作面的平均采深,为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在工作面与观测裂缝之间的距离D<2L时,加大观测频率,当D>2L时,减小观测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99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MCU实现的飞行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