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触控装置及触控感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6111.6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6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洵豪;陈裕彦;谢升宪;魏守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装置 触控感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触控装置及触控感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将二影像感测单元分别设置于指示平面上成对角的二角落的光学触控装置及适用于此光学触控装置的触控感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皆以轻、薄、短、小为设计的方向,因此,产品上已无空间容纳如鼠标、键盘等传统输入的工具。随着触控装置技术的进步,在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例如显示器、一体机(All in One)、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产品已广泛地使用触控装置作为其数据输入的工具。目前,光学触控装置相较其他触控技术,如电阻式、电容式、超音波式或投影影像式等,特别是在大尺寸的触控显示领域,具有更低成本与更易实现的优势。
现有的光学触控装置利用相间隔的二个影像感应模块以检测遮断或是反射的光学方式感测一触控物件(例如:手指或触控笔)于指示平面上所指示的触控点。当影像感测单元于指示平面上感测到触控物件,光学触控装置的处理单元即可计算出触控物件所指示的触控点。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采用反射式现有技术的光学触控装置1的示意图,图2为采用遮断式现有技术的另一光学触控装置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触控装置1包含一指示平面10、二影像感测单元12、一处理单元14以及二发光单元16。处理单元14电性连接于二影像感测单元12。二影像感测单元12分别设置于指示平面10的同一边侧的相对二角落。二发光单元16分别设置于二影像感测单元12旁。如图2所示,光学触控装置1′与光学触控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光学触控装置1′是将设置于影像感测单元12旁的发光单元16替换成多个设置于指示平面10的四周的发光单元16(例如可为发光边条)。
当光学触控装置1或光学触控装置1′使用在单手指的单点触控时,可以较简单地利用三角定位方式计算出该手指的触控点位置,但一旦遇到二指或多指的多点触控时,处理单元14在识别与计算触控点位置上就较为复杂,且易产生误判或干扰的状况而需加以解决,例如所谓的”鬼点”问题即是一例。如图1与图2所示,当例如二个手指的二触控物件同时碰触于指示平面10上时,在二影像感测单元12交叉撷取影像的作用下,会产生二个触控点RP1、RP2以及二个鬼点GP1、GP2,此时处理单元14会根据二影像感测单元12感测到的影像计算出二触控点RP1、RP2的座标以及二鬼点GP1、GP2的座标,再藉由某些特征及条件来判断及筛选辨认后认定二触控点RP1、RP2才是真实触控点,而只输出该确认过后的二触控点RP1、RP2的座标。由于鬼点GP1、GP2的出现会增加触控判断与演算法的复杂度与困难度,使得光学触控装置判断错误的可能性提高,特别是在超过二手指以上的多点触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触控装置,其将二影像感测单元分别设置于指示平面上成对角的二角落,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于此光学触控装置的触控感测方法。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光学触控装置包含一指示平面、二影像感测单元以及一处理单元。二影像感测单元分别设置于指示平面上成对角的二角落,且二角落的连线为一对角线。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二影像感测单元。当二触控点碰触于指示平面上时,处理单元根据二影像感测单元感测到的影像判断二触控点是否分别位于对角线的二侧,若二触控点分别位于对角线的二侧,处理单元根据二影像感测单元感测到的影像直接计算并输出二触控点的座标。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触控感测方法适用于一光学触控装置,且光学触控装置包含一指示平面以及二影像感测单元,其中二影像感测单元分别设置于指示平面上成对角的二角落,且二角落的连线为一对角线。触控感测方法包含:当二触控点碰触于指示平面上时,根据二影像感测单元感测到的影像判断二触控点是否分别位于对角线的二侧;以及若二触控点分别位于对角线的二侧,根据二影像感测单元感测到的影像直接计算并输出二触控点的座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6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