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正交互连系统及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6706.1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启;张国栋;刘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02 | 分类号: | H05K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正交 互连 系统 通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正交互连系统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电子通信产品中,背板通常用来连接电信号单板等,即背板需要提供信号的传输通道,同时承载电流供给其他单板,背板和单板共同构成了垂直正交互连系统,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华为公司专利文献ZL200520106997.5。然而,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系统容量不断提升,槽位数量不断增多,从而导致背板尺寸剧增。由此导致系统中从发端到收端的链路长度不断增大。然而,传输链路的损耗随着链路长度增大而增大;特别是10Gbps及其以上信号速率,由于PCB材料、传输线及设计和加工问题,芯片所能支撑的链路长度更短。目前,系统工程师们在寻找新型高性能板材和提升芯片能力的同时,都在急切寻找一种缩短系统传输链路长度的解决方案。
与正交背板相关的现有技术包括两种:(1)使用传统正交连接器,包含两个弯母连接器和两个直公连接器,两个直公连接器分别安装在中置背板的两面,共用相同的过孔;两个弯母连接器分别安装在两个单板上,两个单板分别在背板两侧与相应的直公配合,从而实现互连。(2)使用改进型的正交连接器,包含两个弯母连接器和一个双面插针的直公,中置背板在正交位置避孔,直公通过壳体上的固定装置固定在背板上;两个弯母连接器分别安装在两个单板上,两个单板分别在背板两侧与直公的插针配合,从而实现互连。传统正交背板连接器仍旧需要背板提供共用的过孔,由于前后插板方向垂直,因此散热成为瓶颈。改进型的正交方案中背板的避孔虽然有利于散热,但仍旧存在两个公母配合的界面,链路长度有改小的空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需对现有正交架构进行升级。然而目前难以对现有正交架构进行升级,升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正交互连系统,旨在解决难以对现有正交架构进行升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垂直正交互连系统,包括第一单板组、与所述第一单板组正交的第二单板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单板组与第二单板组之间的中置背板;所述第一单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第二单板;多个弯公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一单板,多个弯母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单板,所述弯公连接器与弯母连接器一一对应直接配合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采用上述垂直正交互连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使弯公连接器与弯母连接器直接配合连接,升级本垂直正交互连系统时,更换固设有弯公连接器和弯母连接器的单板即可,极为简便且缩短了信号链路。基于以上优点,本垂直正交互连系统可用于各种通信设备,使之升级方便且提升了信号质量,散热佳,节省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垂直正交互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传统连接方式);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正交互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中置背板为中空框架结构);
图3是图2简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垂直正交互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中置背板为L型);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垂直正交互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中置背板分为纵向背板和横向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6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