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电镀装置及其供电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6928.3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姜涛;沈洪旗;潘加永;范琼;陈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库特勒自动化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7/12 | 分类号: | C25D7/12;C25D17/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21516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电镀 装置 及其 供电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电镀装置及其供电模组,尤其涉及一种于太阳能电池表面形成导电栅线的电镀装置及其供电模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经过制绒、扩散等工序后形成PN结,可以在光照下产生电流。为了将产生的电流导出,需要在电池表面上制作正、负两个电极。制造电极的方法很多,而丝网印刷是目前制作太阳电池电极最普遍的一种生产工艺。丝网印刷是采用压印的方式在电池片表面印刷上银等金属,最后通过烧结形成导电栅线,即构成太阳能电池的电极。
近年来,有一种新的于电池片表面形成导电栅线的方式,即通过电镀的方式将金属离子电镀至电池片表面从而形成导电栅线。在此过程中需通对电池片进行供电以使得电池片表面形成电场,或者通过光诱导的方式,即通过外部光源对电池片进行照射使得电池片自发形成电场。中国发明专利第200710188267.8号揭示了利用光诱导原理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电镀的装置,其包括一个盛有电镀液的电镀槽,电镀液的液面上漂浮着太阳能电池片,同时太阳能电池片与一个连接有金属块的导线连接。电镀槽的下方设有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光照射的光源。此电镀装置可实现通过电镀于太阳能电池表面形成导电栅线,但其不足在于,太阳能电池片与导线的连接较为困难,且稳定性难以保证。
中国专利申请第200980000365.1号揭示了利用导电滚轮传输太阳能电池片并且导电滚轮同时与太阳能电池片形成电性连接。其解决了前述的电池片与导线连接困难的问题。然而,此专利中导电滚轮与外部之间的电性连接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靠供电回路的电镀装置及其采用的供电模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电镀装置,其包括:电镀槽、装配在电镀槽中用以传输太阳能电池片的传动滚轮及导电滚轮,导电滚轮的一端连接有供电模组,供电模组包括电源线及接线装置,电源线的第一端与导电滚轮电性连接,第二端被接线装置所固定,电源线同时与一个连接有金属块的导线电性连接。
作为优先,所述导电滚轮包括导电轴及设于导电轴上的导电弹簧,供电模组进一步设有一个导电银环和一个导电夹,导电银环的一端与导电轴固定,导电夹夹住导电银环的另一端,电源线的第一端连接在导电夹上。
作为优先,所述接线装置包括一个导电板,固定在导电板上的若干接线端子,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端连接在接线端子上。
作为进一步优先,所述接线装置包括一个将所述导电板及接线端子容纳于其中的线槽。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导线直接连接至导电板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接线装置包括若干将接线端子固定在导电板上的螺丝。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接线装置进一步包括焊接在电镀槽的一个侧壁上的垫块,接线装置通过所述螺丝固定在垫块上。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电镀装置的供电模组,其包括电源线及固定于太阳能电池电镀装置上的接线装置,电源线的一端与太阳能电镀装置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传输机构相电性连接,另一端被所述接线装置所固定。
作为优选,其进一步设有一个导电银环和一个导电夹,导电银环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传输机构相固定,导电夹夹住导电银环的另一端,电源线连接在导电夹上。
作为优选,所述接线装置包括一个导电板,固定在导电板上的若干接线端子,所述电源线连接在接线端子上,接线装置另包括一个将所述导电板及接线端子容纳于其中的线槽。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电镀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供电模组便于和太阳能电池片形成稳定电性连接,可靠性较高。同时由于其组件结构,便于安装和布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太阳能电镀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太阳能电镀装置的供电模组的接线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太阳能电镀装置的供电模组的导电板、电源线、导电夹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太阳能电池电镀装置 2-电镀槽
20-侧壁 3-传输滚轮
4-导电滚轮 40-导电轴
41-导电弹簧 5-供电模组
50-导电银环 51-导电夹
52-电源线 53-接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库特勒自动化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库特勒自动化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6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芯型涤纶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三维表面测量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