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的道路养护信息自动交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7626.8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3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舒;沈学标;徐健;宋学文;周思;周胜;刘勇;糜长军;高峰;曾一军;沈洪华;张戎;阳礼;沙薇;董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科畅联科技有限公司;宿迁市交通运输局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 道路 养护 信息 自动 交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公路、城市道路等养护部门提供一种便捷的道路养护信息自动交互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道路养护信息自动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养护对保持道路处于完好状态,防止道路使用质量下降有着重要作用,并且能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养护工作一直是养护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道路养护作为一项多学科、多信息、多任务的系统工程,通常包括计划、检查、养护、技术程序、相关单位写作以及紧急事件预案等内容,针对具体的养护工作而言,明确的养护任务,规范的养护技术操作、丰富的养护经验积累等都是有效实施养护工作必不可少的因素。
目前进行道路养护主要依靠传统人工的方式安排工作,采用人工方式进行道路养护存在如下缺点:
一、在进行任务安排时由于常用口头或者纸质文件,使得其存在信息不准确或者效率较低的缺点;
二、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技术标准作为参考,可能造成施工过程不规范;
三、当发生现场不能解决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现场的情况不能快速传输到指挥中心进行处理,且指挥中心也不能快速提供解决方案或调度技术人员到现场,因此拖延了施工的进度;
四、没有建立特有的养护数据库,使得许多养护数据不能有效的储存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在养护过程中采用人工方式的弊端,实现了养护任务的自动分配、技术规范的现场参考、施工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实时通信并利于建立养护数据的专有数据库的基于互联网的道路养护信息自动交互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道路养护信息自动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指挥中心将需要养护的路段、长度和养护类型信息输入到养护分配系统;
步骤二:养护分配系统将输入的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以总人数和总时间最小的双目标函数,求出养护路段养护人员人数,其中,约束条件为n×a×t总≤b×l和t总≤tmax×l,其中,n为人数,a为工人单位时间工作量,t总为实际完成养护任务时间,b为完成单位长度养护任务工作量,l为养护任务路段长度,tmax为规定完成单位长度养护任务的最长时间;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求得的养护人员,并以路段作为查询条件,从指挥中心数据库中自动选择出此次进行养护的具体人员名单,如果本路段人数不足,则查询最近路段人员,确定人员名单;
步骤四:根据数据库中的人员名单联系方式,由指挥中心自动把养护工作以及相关技术规范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施工人员携带的通信终端中;
步骤五:当施工现场遇到不能处理的突发事件时,现场工作人员通过通信终端拍照或文字记录的方式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获得照片或者文字查询专家库,找到相关领域专家并自动把照片或者文字发给专家,专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反馈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把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发送至现场人员的通信终端中,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则派遣与突发事件相关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道路养护工作完成后,现场人员将把此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通信终端发送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对其进行备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由于本专利在养护任务分配时采用以计算机作为计算载体,以施工时间最短,施工人数最少作为目标,所以弥补了依靠人工主观判断进行任务分配的缺陷。
(2)由于本专利依靠互联网使PDA与指挥中心进行交互,实现了前端与指挥中心的快速通信,所以弥补了人工传输的效率低的缺陷。
(3)由于本专利通过指挥中心把专家、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之间建立了关联,因此,可以快速应对道路养护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的道路信息自动交互方法的总体方案图。
图2为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3为系统养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科畅联科技有限公司;宿迁市交通运输局,未经江苏苏科畅联科技有限公司;宿迁市交通运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力管系风险评估方法
- 下一篇:电池集中充电、集中调配的一体化调度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