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液气浮净化设备及废液气浮净化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9616.8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邓杰帆;孙小斐;姚炜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杰帆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净化 设备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液气浮净化设备及废液气浮净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气浮技术,其原理是将难以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或两种以上不同液体高效混合(产生微细气泡粒径20-50微米),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杂质颗粒,颗粒被气泡挟带浮升至水面与水分离,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通常采用的气浮设备,按溶气方式分为:充气气浮机、溶气气浮机和电解气浮机,该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酿造、屠宰、电镀、印染等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的处理。这种气浮设备其优点是气浮过程中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浮渣含氧,不易腐化,有利于后续处理;气浮池表面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池深浅,体积小;浮渣含水率低,排渣方便;投加絮凝剂处理废水时,所需的药量较少。其缺点是耗电多,比每立方米废水比沉淀法多耗电0.02~0.04KWh,运营费用偏高,废水悬浮物浓度高时,减压释放器容易堵塞,管理复杂,就技术本身而言仅能除去水中胶体和悬浮物,基本不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利于后续生化处理或达标排放。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进行有机污水处理废液气浮净化设备及废液气浮净化处理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废液气浮净化设备及废液气浮净化处理工艺,该废液气浮净化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废液气浮净化处理工艺能够有效进行有机污水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废液气浮净化设备,设置有用于输送一级催化剂和废液的输入装置、净化槽、气浮发生装置、超声波发生装置和催化滤料床;
所述输入装置与所述净化槽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气浮发生装置、所述催化滤料床均设置于所述净化槽,所述催化滤料床设置于所述气浮发生装置的下部,所述超声波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净化槽的下方;
所述净化槽设置有排渣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渣口设置于所述净化槽的上部,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净化槽的下部。
上述输入装置设置有一级催化剂溶罐、废液输出管和混合泵,所述一级催化剂溶罐的输出端、所述废液输出管的输出端均接至所述混合泵的输入口,所述混合泵的输出口与所述净化槽的输入口连通。
上述一级催化剂溶罐内为无机盐催化剂溶液。
上述超声波发生装置有至少两级超声波发生子装置,所述超声波发生子装置依次设置于所述净化槽下方。
上述超声波发生装置有初级超声波发生子装置和终级超声波发生子装置;
所述净化槽设置有初级净化子槽和终级净化子槽,所述净化槽的输入口设置于所述初级净化子槽,所述初级净化子槽和所述终级净化子槽上部连通,所述净化槽的排渣口设置于所述终级净化子槽的上部,所述净化槽的排液口设置于所述终级净化子槽的下部;
所述初级超声波发生子装置设置于所述初级净化子槽的下方,所述气浮发生装置、所述催化滤料床设置于所述终级净化子槽,所述终级超声波发生子装置设置于所述终级净化子槽的下方。
上述催化剂滤料床设置为金属氧化物滤料床。
上述催化剂滤料床为固体催化剂滤料床。
一种废液气浮净化处理工艺,采用上述的废液气浮净化设备进行,输入装置将废液及一级催化剂溶剂混合输入至净化槽,在净化槽中气浮发生装置和超声波发生装置同时工作,混合液中的不溶性物质被气泡带上液体表面进行分离并通过排渣口排放,其它废液穿过催化滤料床进行净化处理,净化水从排水口排出。
输入装置将废液及一级催化剂溶剂混合输入至净化槽,其具体过程是:一级催化剂溶罐的输出端将一级催化剂溶液输入至混合泵的输入口,同时废液输出管的输出端将废液输入至所述混合泵的输入口,所述混合泵通过叶轮的旋转将一级催化剂溶液和废液混合形成混合液,所述混合泵的输出口将所述混合液输入至所述净化槽。
上述净化槽中的液体先输入至初级净化子槽,在初级净化槽中所述混合液经初级超声波发生子装置作用后再被输送至终级净化子槽,在所述终极净化子槽中,所述混合液经气浮发生装置和终级超声波发生子装置同时作用,混合液中的不溶性物质被气泡带上液体表面进行分离并通过排渣口排放,其它废液穿过催化滤料床进行净化处理,净化水从排水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杰帆,未经邓杰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9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成N-(膦酰基甲基)亚氨基二乙酸的方法
- 下一篇:浮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