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9683.X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宋兆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兆光 |
主分类号: | F24C3/10 | 分类号: | F24C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炉 点火 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锅炉自动控制与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炉,其点火装置一般为人工控制,在点燃过程中或者因为人为因素不易点燃燃气炉导致浪费很多燃气,或者因为环境等客观因素不易点燃燃气炉导致浪费很多燃气,并且在燃气炉工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中途熄灭的情况,不仅浪费大量燃气,而且比较危险。另外,现有的燃气炉上的热交换装置,其结构不合理,换热效能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气炉不易点燃或中途熄灭导致燃气浪费和热交换装置结构不合理导致换热效能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包括:
点火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自动点火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外的且与所述自动点火器连接的脉冲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通风装置、没置于所述壳体外的电源装置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外的开关装置;
热交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点火装置上方,用于传递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
壳体外壁,用于安装所述脉冲发生器、所述通风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和所述开关装置;
壳体内壁,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内侧,且与所述壳体外壁形成空气腔,所述自动点火器下方的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通风孔。
优选地,本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还包括防护罩,其中,所述脉冲发生器设置于防护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
热交换装置外壁,所述热交换装置外壁外侧下部设有导热媒质进口,所述热交换装置外壁外侧上部设有导热媒质出口;
热交换装置内壁,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外壁内侧,且与所述热交换装置外壁形成导热媒质腔,所述导热媒质腔内设有导热媒质;
热交换管,其数量为若干,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内壁内侧,所述热交换管两端均与所述导热媒质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装置内壁内侧的若干所述热交换管,每一所述热交换管相对其下方的所述热交换管向同一方向偏转,若干所述热交换管排列为双螺旋形。
优选地,所述导热媒质为水。
优选地,所述电源装置为干电池、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自动点火器在检测到燃气达到预设浓度时,脉冲发生器发送信号给自动点火器实现点火,解决了燃气炉在点燃过程中或者因为人为因素不易点燃燃气炉导致浪费很多燃气,或者因为环境等客观因素不易点燃燃气炉导致浪费很多燃气,并且在燃气炉工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中途熄灭的情况,不仅浪费大量燃气,而且比较危险的问题。
2、自动点火器下方的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通风孔,可以为燃气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且空气进入时通过通风孔,可以使气流柔和,避免气流过于猛烈使燃气熄灭。
3、热交换装置内设有热交换装置外壁和热交换装置内壁形成的导热媒质腔,导热媒质腔内设有导热媒质,通过导热媒质的循环流动将热量传递至日标区域,换热快,效率高。
4、热交换装置内壁22内侧的若干热交换管24排列为双螺旋形,不仅可以使燃气充分燃烧、防止燃气燃烧的火焰冒出热交换装置,避免浪费燃气或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而且可以在热交换装置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有效增加换热面积,使热交换管24受热面积更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的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燃气炉的点火及传热装置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点火装置;11、壳体;111、壳体外壁;112、壳体内壁;113、空气腔;114、通风孔;12、自动点火器;13、脉冲发生器;14、通风装置;15、电源装置;16、开关装置;17、防护罩;2、热交换装置;21、热交换装置外壁;211、导热媒质进口;212、导热媒质出口;22、热交换装置内壁;23、导热媒质腔;24、热交换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兆光,未经宋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9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磁场扫描系统
- 下一篇:动力传动环链及其驱动链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