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硫型液态除焦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0249.3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9/10 | 分类号: | C10L9/10;C10L10/00;C10L10/06;C10L10/04;C10L1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硫型 液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硫型液态除焦剂。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在煤燃烧过程中,水冷壁受热面易产生结焦、过热器、再热器管道积灰现象,使锅炉的换热效率下降,排烟温度升高,且管道受热面在高温下易生成硫酸盐,腐蚀管道。
锅炉结焦、积灰的机理为:煤粉在锅炉内燃烧时,炉膛中心温度可达1700℃,煤粉中的灰分及未完全燃烬的固定碳处于熔融状态,一部分流向水冷壁,另一部分随烟气经过各过热器、再热器等形成积灰。其中,熔融态的灰分和未燃烬碳颗粒,如果在接触水冷壁之前即冷却为固态,则直接形成炉渣或随烟气排出;如果在接触水冷壁时仍为熔融态,则会粘附在水冷壁上形成固态焦块,并不断积聚形成大块结焦,燃煤的燃烬率低。
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添加除焦剂,清除受热面的积灰结焦。除焦剂多为固态粉末状,主要成分为氯盐、金属氧化物、铬盐、稀土氧化物等,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成本高。除焦剂本身所用药剂价格高,且用量一般为燃煤量的千分之一以上,使用成本高; 且除焦剂的添加方式、添加设备复杂,成本高。
2、效果不稳定。粉状药剂在添加时,颗粒大小不一,难以分散均匀,从而其除焦效果不稳定。
3、对锅炉产生腐蚀。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气体,在高温下易生成硫酸盐,腐蚀管道;且除焦剂中的氯离子等对锅炉产生酸性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除焦效果好,固硫率高的固硫型液态除焦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硫型液态除焦剂,所述除焦剂的组份及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KNO3:6-10%;Cu(NO3)2·3H2O:1-3.5%;Mg(NO3)2·7H2O:2-6%;Al(NO3)3·9H2O:2-5%;NH4NO3:10-15%;H2O:余量。
本发明提供的固硫型液态除焦剂,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液态除焦剂,能预防和清除积灰、结焦。除焦剂为液态除焦剂,各组分在溶液中呈离子状态,在高温下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除焦剂中的钾、镁、铝离子能够促进灰分或结焦中的低熔点化合物转化为高熔点复合盐,使其在炉膛内低温处保持固态而无法粘附到水冷壁上,达到预防产生结焦的目的。
除焦剂中的Cu(NO3)2、Mg(NO3)2、Al(NO3)3、NH4NO3成分,在高温下分解释放出大量气体,使灰分、焦层保持疏松状态,形成炉渣或被烟气带走。其中,NH4NO3在高温下会发生轻微爆炸,使附着在换热管上的焦层直接脱落,形成炉渣。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液态除焦剂后,捞渣机焦渣疏松多孔。
本发明提供的液态除焦剂,药剂分散性好,除焦剂与燃煤充分接触,进一步强化除焦效果。
2、固硫率高。SO3与除焦剂中的钾离子、镁离子、铝离子能够形成难熔的复合硫酸盐,减少对换热管道的腐蚀;同时钾离子、镁离子、铝离子能够催化煤灰分与SO3反应生成硫酸盐形成炉渣,降低了SO2的排放量,固硫率达20%以上。
3、促进固定碳颗粒燃烧,提高煤燃烬率。除焦剂中的成分均为硝酸盐,硝酸盐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气,增大炉内燃烧氧量,使固定碳燃烧更加充分;硝酸盐中的铜离子作为氧的载体,可增加炉内活性氧的含量,促进固定碳的燃烧,提高燃烬率。
3、成本低。本发明提供的除焦剂配方中的各组份均为常用物质,配制成本低;除焦剂的使用量为燃煤量的十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使用成本低;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除焦剂,能提高燃煤的燃烧效率,减少燃煤的使用量,降低煤燃烧的生产成本。
4、对锅炉的腐蚀性小。除焦剂中的成分为硝酸盐,在高温下分解物为NOx,与现有技术相比,除焦剂中不含S、Cl元素,减轻了除焦剂对锅炉产生的腐蚀影响;同时,NOx与固定碳结合,生成N2,排放至空气中,对环境不产生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2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