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高纬度北方水体大银鱼移植的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0290.0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尤洋;周彦锋;胡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高纬度 北方 水体 银鱼 移植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人工繁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高纬度北方水体大银鱼移植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是银鱼科中个体较大一年生的优质鱼类,肉质鲜美,无刺,蛋白含量高,具有很高的渔业价值;同时因为其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是湖泊、水库移植增殖的优良种类。大银鱼的移植一般采用移植人工授精过的受精卵,大银鱼受精卵自然孵化期在太湖一般为3月份,自然水体中仔鱼开口饵料(轮虫等)的种群数量维持在全年的较低水平。高纬度的北方水体3月份水温更低,不适宜浮游生物的生长,仔鱼开口饵料(轮虫等)的种群数量同样在全年较低水平,此时间段水体中仔鱼开口饵料不足,会造成大银鱼移植失败或当年个体规格偏小等问题。而当高纬度的北方水体中大银鱼天然开口饵料充足时,因错过了大银鱼苗种培育的常规时间,市场上大银鱼苗种难以寻觅,从而增加了大银鱼移植的难度。因此如何提供适合北方低温水体移植的大银鱼苗种,提高北方低温水体大银鱼移植成功率,进而提高水体渔业经济效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低温条件下大银鱼的育苗方法,利用控制孵化温度延长受精卵孵化时间,使投苗时间处于水体中开口饵料丰度较高的时期,避免了过早投苗开口饵料不足造成的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北方水体大银鱼移植的成功率,进而提高北方高盐碱水体渔业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合高纬度北方水体大银鱼移植的育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 亲鱼选择:
亲鱼选择健康、规格大、肠道没有食物的性成熟较好的大银鱼,雌雄比例为1:2。
2. 人工授精:
利用常规的挤压法进行大银鱼人工授精。轻轻挤压大银鱼的生殖腔部位,快速将雌雄亲鱼被挤压出的组织部分轻轻相互搽抹,然后换一条雄鱼再做1 次;最后,将3 条亲鱼放到授精容器内轻轻摆动,使受精卵留在授精容器内。
3. 人工孵化:
将大银鱼受精卵移植养殖容器内。养殖容器内倒入适量的盐碱度为移植水域1/5的溶液。孵化密度为1500粒/L。
4. 孵化管理:
孵化过程中控制水温,使水温一直保持在2-4℃,最佳水温为3℃± 0.5℃。实验证明孵化水温保持在保持在2-4℃时。可将大银鱼孵化时间延长至30-45天,同时低温下人工孵化的出苗率和畸形率和正常孵化条件下一致。
本发明利用控制孵化温度延长受精卵孵化时间,使投苗时间处于水体中开口饵料丰度较高的时期,避免了过早投苗开口饵料不足造成的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同时保证了低温下人工孵化的出苗率和畸形率和正常孵化条件下一致;该发明操作简单,可提高北方水体大银鱼移植的成功率,较好的提升该地区水体的渔业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适合高纬度北方水体大银鱼移植的育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 亲鱼选择:
亲鱼选择健康、规格大、肠道没有食物的性成熟较好的大银鱼,雌雄比例为1:2。
2. 人工授精:
利用常规的挤压法进行大银鱼人工授精。轻轻挤压大银鱼的生殖腔部位,快速将雌雄亲鱼被挤压出的组织部分轻轻相互搽抹,然后换一条雄鱼再做1 次;最后,将3 条亲鱼放到授精容器内轻轻摆动,使受精卵留在授精容器内。
3. 人工孵化:
将大银鱼受精卵移植养殖容器内。养殖容器内倒入适量的盐碱度为移植水域1/5的溶液。孵化密度为1500粒/L。
4. 孵化管理:
孵化过程中控制水温,使水温一直保持在2-4℃,最佳水温为3℃± 0.5℃。实验证明孵化水温保持在保持在2-4℃时。可将大银鱼孵化时间延长至30-45天,同时低温下人工孵化的出苗率和畸形率和正常孵化条件下一致。
本发明利用控制孵化温度延长受精卵孵化时间,使投苗时间处于水体中开口饵料丰度较高的时期,避免了过早投苗开口饵料不足造成的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同时保证了低温下人工孵化的出苗率和畸形率和正常孵化条件下一致;该发明操作简单,可提高北方水体大银鱼移植的成功率,较好的提升该地区水体的渔业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