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制动力矩自增摆线-齿条推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1288.5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声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小杰 |
主分类号: | C10B33/08 | 分类号: | C10B33/08;F16H19/04;F16H5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制动 力矩 摆线 齿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焦炉推焦装置技术领域,一种卧式制动力矩自增摆线-齿条推焦装置。
【背景技术】
包钢焦炉厂论文《6m焦炉推焦杆振动的研究》指出:推焦装置中的推焦杆往复作功时会产生振动,其主要原因是推焦杆受热后逐步有《塌腰》趋势的变形,推焦杆变形使齿轮-齿条侧隙与顶隙严重偏离理论值(侧隙3.5-5、顶隙8-12):实测推焦杆前部齿条处侧隙6.8-7.2、顶隙14.8;中部侧隙7.5-7.8、顶隙18;后部侧隙7.6-8、顶隙17.2(单位:mm)。
国内宝钢、武钢、邯钢、昆钢、山焦及包钢等的6m焦炉推焦杆都出现不同程度振动,严重时产生共振而造成炉底砖松动、开缝、炉头砖正面移位及燃烧室串漏等等(6m焦炉主要尺寸:炭化室长15140mm、高5650mm、平均宽450mm);
推焦装置包括推焦杆、推焦支座及传动装置:电机YZR355L110kW、n1=582rpm、n2=14.6rpm,推焦杆(包括推焦头、滑履)支承在支承辊上,支承辊中有三组带有侧辊以防止推焦杆跑偏,推焦杆系箱体结构,齿条设在杆的上部,当推焦杆进入炉内后,为了支承推焦杆,设有滑履,其底部高低可调。采用磁涡流制动器WZ355L与液压块式制动器YWZ-400/90-10进行推焦全过程的速度调节,以实现无冲击推焦。为防止突然停电而烧毁炉内推焦杆,设有手动装置。
传动装置为一级锥齿+二级平行轴齿轮的三级减速结构:i=2.045×3.962×4.923=39.9、驱动齿轮(Z=15、m=40)-齿条实现推焦杆进、退、推焦速度27.4m/min、行程25774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作功时齿轮-齿条传动平稳、推焦杆不振动及用价格低、机械效率相同的单级摆线取代背景技术的卧式制动力矩自增摆线-齿条驱动推焦装置。
技术方案:
(A)驱动齿轮与输出轴用花健滑动联接,使驱动齿轮具有一定的浮动量用以补偿与齿条的侧隙与顶隙,长齿条置于推焦杆相应长槽中,间隙配合,齿条底部支承在滑动辊上,滑动辊联接在推焦杆中,因此推焦杆往复作功中,当推焦杆出现“塌腰”变形时,由于齿条不是固定在推焦杆之上而使齿条不会产生较大变形,齿轮-齿条的侧隙与顶隙仍处于理论值,齿轮-齿条平稳传动,大大降低了齿轮-齿条冲击力与推焦杆振动。
(B)用单级摆线减速取代三级减速:朱孝录《齿轮传动设计手册》6页、《齿轮手册》上1-12页:摆线效率η=0.9~0.98≈0.94,因而可取代背景技术《锥齿+二级硬齿面减速器》。
(C)制动件中的两组钢球V型槽装置是钢球V型槽自动加压装置改进的(见于阮忠唐《机械无级变速器》90页):第一组由主动V型槽盘、中间盘一侧从动V型槽盘及二V型槽面间的钢球组成,中间盘与锥盘联接;第二组由中间盘另一侧主动V型槽盘、第二从动V型槽盘及二V型槽面中间的钢球组成。工作原理:通电时,第一组主动V型槽面对钢球产生正压力,其轴向分力推动中间盘从动V型槽盘使摩擦副分离,制动力矩消失,其周向分力驱动与第二组从动V型槽盘联接的输出轴作功;断电时,输入轴仃止,阻力矩使第二从动V型槽面对钢球产生正压力,其轴向分力使摩擦副压紧,制动力矩要多大有多大。
【有益效果】比照背景技术,其创造性体现在:
(1)推焦杆往复作功中,保证齿轮-齿条啮合精度,大大降低了冲击力与推焦杆振动;
(2)背景技术《锥齿+二级硬齿面减速器》(承载力72000Nm)与DCY-500型硬齿面减速器(见于JB/T9002-1999)相当,机重4340kg、价格113930元;本发明重量减轻45-60%、价格可降低50-65%。本发明理论计算数据:针齿中心圆半径Rz=275、接触系数Y1max=1.43、B=42
接触应力σjmax=(8914/Rz){Y1max T2/B}0.5=1605(MPa)
许用接触应力[σH]=1617(MPa)(HB600-600)(见于徐灏《机械设计手册》卷1.4-289页);
(3)摆线轮齿及半埋针销不会断,因而承载能力大,可靠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小杰,未经吴小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1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中药
- 下一篇:卧式制动力矩自增摆线-齿条推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