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压电路、LED背光驱动电源及电视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43226.8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15 | 分类号: | H02M3/315;H05B37/02;H04N5/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压 电路 led 背光 驱动 电源 电视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压电路、LED背光驱动电源及电视机。
背景技术
由于LED灯具有寿命长和节能等的优点,使得目前愈来愈多的LCD彩色电视机都采用LED灯作为其背光源。而由于LED灯的驱动方式是恒流驱动方式,因此,在LED灯的实际应用中,通常是采用串联的方式将多个LED灯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图1和图2所示的升压电路来驱动LED灯的工作。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LED背光驱动电源中的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输入端101、直流电压输出端102、电感L11、二极管D11、极性电容C11、电子开关K11、PWM控制集成电路IC1、电阻R11及电阻R12。其中,电阻R11和电阻R12构成PWM控制集成电路IC1的反馈电压取样电路103。具体地,直流电源输入端101的正极与电感L11的一端连接,电感L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直流电压输出端102连接,且与极性电容C11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C11的负极与直流电源输入端101的负极连接,电子开关K11的一端于电感L11和二极管D11的阳极之间,电子开关K11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输入端的负极连接,电子开关K11的控制端与PWM控制集成电路IC1的控制输出脚连接,电阻R11和电阻R12相互串联,一端与直流电压输出端102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1的负极连接,PWM控制集成电路IC1的反馈电压输入脚FB连接于电阻R11和电阻R12之间。
图1所示电路,当电子开关K11闭合时,直流电源输入端101为电感L11储能;当电子开关K11断开时,电感L11的储能与直流电源输入端101的电压相叠加,叠加后的电压通过二极管D11对极性电容C11放电,从而将直流电源输入端101的低电压变成直流电压输出端102的高电压。本电路可以通过改变PWM控制集成电路IC1所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来改变电路的升压倍数,通常情况下,其直流电压输出端102的输出电压是直流电源输入端101的电压的1.5-5倍,从而导致采用该电路来驱动LED灯时,最多只能驱动35颗相互串联LED灯,若要驱动140颗LED灯,则需要4串上述35颗的LED灯,而当该4串LED灯共用图1所示的升压电路时,由于各LED灯的电压有差异,使得后面的恒流部分的损耗较大,导致该电路的驱动效率不高。
如图2所示,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LED背光驱动电源中的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电路包括电感L21、电感L22、极性电容C21、极性电容C22,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二极管D23、电子开关K21、PWM控制集成电路IC2、电阻R21及电阻R22。其中,电阻R21和电阻R22构成PWM控制集成电路IC2的反馈电压取样电路203。具体地,直流电源输入端101的正极与电感L21的一端连接,电感L2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1的阴极与极性电容C21的正极连接,且与电感L22的一端连接,电感L2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2的阴极与直流电压输出端202连接,且与极性电容C22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C22的负极与直流电源输入端201的负极连接,且与极性电容C21的负极连接,电子开关K21的一端连接于电感L22与二极管D22的阳极之间,电子开关K21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输入端201的负极连接,电子开关K21的控制端与PWM控制集成电路IC2的控制输出脚连接,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于电感L21与二极管D21的阳极之间,二极管D23的阴极与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且经电子开关K21与直流电源输入端201的负极连接,电阻R21和电阻R22相互串联,一端与直流电压输出端202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22的负极连接,PWM控制集成电路IC2的反馈电压输入脚FB连接于电阻R21和电阻R2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