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音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3801.4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名门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528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音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居五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门锁,尤其是噪音较小的静音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是为保持空间私密性而安装在门上的一种五金件,其基本结构包括一个可在外力作用下进行伸缩运动的锁舌,与装在门框上的扣盒相配合,可防止门被风吹等意外情况而打开。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病房等,对环境静音的要求非常高,开关门所产生的声音足以成为噪音源;对于门与门框碰撞产生的噪音,人们已经找出了不少解决办法,如采用阻尼铰链,及在门与门框结合处设置胶条等。此问题解决后,关门时门锁发出的声音就显得相当地响亮,令人烦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门锁在开关过程中发出的噪音问题,提供一种声音更轻的静音门锁。
申请人通过仔细的研究发现,门锁发出的噪音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动作:锁舌与门框上扣盒面板的碰撞;锁舌受到压缩运动,与锁盒内其他传动机构的碰撞;锁舌进入扣盒后被释放,对扣盒的撞击;人为驱动锁舌时,传动机构间的摩擦碰撞。其中尤以第三点发出的声音最大。
基于以上分析,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静音门锁,包括锁盒,锁盒内设有传动机构和可作轴向伸缩运动的锁舌,其特征在于:锁舌表面带有轴向的凹槽,凹槽处贴合有静音胶圈,静音胶圈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从而使其表面高于锁舌其他部分的表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锁盒内设有若干消音垫,各传动机构的运动在消音垫组成的轨道中进行。
具体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滑块和一拨块,拨块枢装于锁盒中,可在外力作用下作为枢轴转动;锁舌后部带有锁舌颈,滑块的一端与锁舌颈套合,套合处带有一垫圈,滑块的另一端设有一通孔,拨块的拨齿卡入该通孔内,卡合处带有一垫块;锁盒中固定有一带U形缺口的隔离墙,锁舌及锁舌颈主体处于隔离墙前侧,滑块主体处于隔离墙后侧,两者的套合部位穿过隔离墙的U形缺口;锁舌颈外套有锁舌弹簧,一端抵住锁舌,另一端抵住隔离墙前壁;锁盒内有一对第一滑块胶垫,分设于滑块的上下方。
更进一步地,滑块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块弹簧和拨块弹簧,拨块弹簧一端抵住隔离墙后壁,另一端与拨块相抵触;滑块弹簧一端通过第二滑块胶垫固定于滑块上,另一端伸出滑块外,其延伸线与隔离墙后壁相交,相交处设有一第三滑块胶垫。
锁盒前端有一开口,供锁舌伸出,开口处包覆有锁舌胶圈。
本发明中以连接锁盒和扣盒的方向为轴向,以锁舌伸出锁盒的方向为前,以其反方向为后。
本发明安装好以后,在自由状态下,锁舌弹簧张开,使锁舌伸出锁盒外。当关门时,锁舌受到门框上扣盒的压迫向后缩进,锁舌弹簧也被压缩,滑块也同时向后运动;当关门到位,锁舌完全进入扣盒后,锁舌弹簧释放,将锁舌弹出,滑块也同时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其所带的滑块弹簧会碰到隔离墙后壁的第三滑块胶垫,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滑块和锁舌的运动速度;滑块和锁舌继续向前运动,锁舌会碰到扣盒内壁,由于锁舌表面有突出的静音胶圈,其将首先触碰扣盒,进一步起到缓冲和消音的作用。当使用把手开门时,通过把手转动拨块,拨齿拉动滑块和锁舌向后运动,令锁舌缩回锁盒内;同时拨块弹簧被压缩,对拨块形成缓冲,使拨块和滑块、锁舌的运动速度不至于过快;当放开把手,锁舌弹出时,动作过程与前面所述基本一致。
从以上分析可见,本发明一方面通过使用弹簧等缓冲件,降低了传动机构的运动速度;另一方面大量使用了胶圈、胶垫等非金属的消音材料,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金属件之间的摩擦碰撞,从而大大降低了门锁带来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锁盒部分的示意图。
所有附图中标记如下:1-锁盒底,2-拨块垫块,3-第一滑块胶垫,4-第三滑块胶垫,5-拨块,6-拨块弹簧垫块,7-滑块,8-第二滑块胶垫,9-锁盒盖,10-滑块弹簧,11-锁舌弹簧,12-垫圈,13-锁舌,14-静音胶圈,15-拨块弹簧,16-锁盒扣板,21-锁舌胶圈,22-隔离墙。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名门锁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名门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8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