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心、带衣袖的服装以及绳带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3946.4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5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廉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泰盛达和广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04 | 分类号: | A41D1/04;A41D27/00;D04D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1000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心 衣袖 服装 以及 绳带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心、带衣袖的服装以及绳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背心(俗话也称作坎肩)是指没有领子和袖的上衣,它具有重量轻、穿着方便且透热性、透汗性均比较好的优点。
由于背心具有上述优点,所以目前背心很受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心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由于通常人们在参加户外运动(例如爬山、打篮球)时才会穿戴背心,背心通常会与短裤搭配,运动过程中人体很容易出汗,为了能尽快散热,有的人(尤其男士)经常会把背心脱下来,待体温降下来之后再将背心穿上,人们将背心脱下来时,只能拿在手上或放在裤子口袋内,当背心与短裤搭配穿戴时有的短裤没有口袋或口袋很小,导致人们只能拿在手上,而无论拿在手上,还是放在裤子口袋内均存在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心、带衣袖的服装以及绳带的制造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穿着时具有舒适、便于携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背心,包括背心本体以及绳带,该背心的领口位于所述背心本体上,所述绳带与所述背心本体上的所述领口的内侧相连接,该背心处于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时所述绳带的局部部分或整个所述绳带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然下垂并嵌于人体表面的脊柱沟内。
优选地,所述绳带呈圈状,所述背心本体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绳带与所述背心本体相连接的位置处于所述背心本体的对称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绳带内侧部分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绳带外侧部分的厚度尺寸。
优选地,所述绳带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时其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背心本体的衣底摆长的0.3~1.0倍。
优选地,该背心处于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时所述绳带背离所述领口的部分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并嵌于人体表面的脊柱沟内,且所述绳带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时其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背心本体的衣底摆长的0.9倍。
优选地,所述绳带的宽度为1.0cm~3.0cm,所述绳带的厚度为0.2cm~0.7cm。
优选地,所述绳带的材料为罗纹布和/或双面布。
优选地,所述双面布为涤纶提花双面布。
优选地,所述绳带为层状结构,且其包括至少一层双面布以及至少一层罗纹布,且所述绳带缝制于所述背心本体之上。
优选地,所述背心本体上的所述领口的内侧还缝制有主唛,所述绳带缝制于所述背心本体与所述主唛之间或缝制于所述主唛上。
本发明提供的带衣袖的服装,包括服装本体以及绳带,该带衣袖的服装的领口位于所述服装本体上,所述绳带与所述服装本体上的所述领口的内侧相连接,该背心处于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时所述绳带的局部部分或整个所述绳带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然下垂并嵌于人体表面的脊柱沟内。
优选地,该带衣袖的服装为T恤衫或网球衫。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的绳带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次折罗纹布:将宽度尺寸为5.0cm~8.0cm的条形罗纹布位置相对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边沿均朝内对折形成宽度尺寸为所述罗纹布宽度尺寸的1/2的两个侧边;
第二次折罗纹布:将宽度尺寸为所述罗纹布宽度尺寸的1/2的两个侧边距离其各自边沿1.0cm~2.0cm处均朝内折叠形成厚度尺寸为四层所述罗纹布的敞口端;
第一次折双面布:将宽度尺寸为5.0cm~7.0cm的条形双面布位置相对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边沿均朝内折叠形成宽度尺寸为所述双面布宽度尺寸1/4且厚度尺寸均为两层所述双面布的两个侧边;
第二次折双面布:将厚度尺寸均为两层所述双面布的两个侧边均朝内翻折形成宽度尺寸均为所述双面布宽度尺寸1/4且厚度尺寸均为三层所述双面布的两个侧边;
将罗纹布嵌于双面布内:将所述罗纹布上厚度尺寸为四层所述罗纹布的敞口端沿所述罗纹布以及所述双面布的宽度方向嵌于所述双面布上厚度尺寸均为三层所述双面布的两个侧边之间;
缝合:使用贯穿所述双面布与所述罗纹布的缝合线将所述罗纹布与所述双面布缝合在一起,使至少两条所述缝合线沿所述双面布与所述罗纹布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双面布的端部边沿(该边沿优选为沿双面布的长度方向延伸)之间的间距(此处的间距可以指最小间距)均为0.1cm~0.3c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泰盛达和广告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泰盛达和广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9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TN4B相关多肽及其制备与应用
- 下一篇:家用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