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声消除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5202.6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1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波;徐发国;刘婷;马清;李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9/08 | 分类号: | H04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声 消除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音频质量一直是困扰电话会议的一个大问题。在双方通话过程中,会议终端之间一般由两个通道构成,其中,下行接收通道将对端传送过来的语音信号通过语音解码、重构、放大后交给扬声器播放出来,上行发送通道将近端用户的语音信号通过麦克风采集进来,经过语音处理、编码后发送给会议的对端。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会议双方有同时说话的需要,因此,扬声器和麦克风可能同时都在工作,如图1所示。在会议双方同时说话的场景下,由于会议终端尺寸的限制,扬声器播放的远端语音信号有可能被近端麦克风采集,并通过上行发送通道传送给远端通话者,由于通过上行发送通道将远端语音信号再传回远端存在一定的时延,此时,远端通话者就有可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即回音,并且时延越大,回音越明显。因此回音对VOIP这类语音通话影响最大。
为了克服回音对语音通话的影响,目前有许多种回音消除技术,例如专利号为CN200610114419.5,CN200710100270.X,CN200820213203.9,CN200880104273.3,CN201010225201.3,CN201010235614.X,CN201010240571.4,CN201110048861.3等专利申请文件都对回音消除技术进行了公开,但是,上述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回音消除技术的共同点在于近端参与者为远端用户做了回声消除,有助于防止远端的参与者听到他自己的声音作为回音回传到远端,尽管在近端单元处可能使用了近端回音消除,使得远端的参与者不会听到他自己的声音,然而,远端单元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没有可用的声学回音消除器来消除远端回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远端的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的声学耦合,近端参与者将会听到他自己的声音回传到近端。因此,近端回音消除可能使远端的参与者受益,但对防止近端的参与者听到作为回音从远端被回传的近端音频却没有用。
专利号为CN201010287069.9的专利申请文件提出了一种在近端对远端回传的近端干扰进行抑制的方法。该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涉及在近端对回传音频的检测和抑制,即来自近端、在远端被声学耦合并被回传到近端单元的音频在会议的近端被检测和抑制。为了从近端单元发送的近端音频和在近端单元接收的远端音频中确定出各分离频带的第一能量输出和第二能量输出,近端单元在某个时间延迟范围内对每个频带的第一能量输出和第二能量输出进行相互比较,并基于该比较结果来检测在接收到的远端音频中被发送的近端音频的回传。该比较可使用互相关来得到估计的时间延迟,以用于近端能量和远端能量的进一步分析。近端单元通过消音或减弱在其扬声器处输出的远端音频来抑制任何被检测到的回传的近端音频。即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双端讲话检测器单元,如果在近端没有检测到远端参与者的语音,则近端扬声器可被消音或降低音量以抑制回传的近端音频。这种方法的确可以有效地抑制回传的近端音频,但是该方法并不能自适应地来抑制回传的近端音频,不能实时地对近端扬声器的音量进行控制;此外,该抑制回传的近端音频的方法是对近端扬声器的音量进行消音或降低控制,从而可能导致远端音频的不连续,进而降低会议的语音质量,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在上述相关技术中,在抑制回传的近端音频时存在由于无法自适应地对近端扬声器的音量进行消音或降低控制而导致远端音频的不连续,进而降低会议的语音质量,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声消除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抑制回传的近端音频时无法做到自适应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声消除方法,其包括:估计回声信号的回声路径特征参数;以回声信号的来源信号为参考信号,按照回声路径特征参数生成回声估计信号;在待处理语音信号中减去回声估计信号。
优选地,待处理语音信号包括:近端语音信号和/或远端传输过来的语音信号。
优选地,在估计回声信号的回声路径特征参数之前,上述回声消除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长内获取近端语音信号的短时能量估计值和远端传输过来的语音信号的短时能量估计值;根据近端语音信号的短时能量估计值和远端传输过来的语音信号的短时能量估计值的大小来确定通话状态模式,其中,通话状态模式包括近端通话和远端通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2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