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毯、垫及理疗带用无极调温电源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5621.X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9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孟峻;王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香山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A47G9/06;A61F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1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毯 理疗 无极 调温 电源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电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毯、垫及理疗带用无极调温电源控制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电热毯一直采用传统的方式,一成不变的采用普通220V无极调温控制器直接连接发热丝发热,或者采用低压直流电源来连接电热毯,以达到取暖的目的,因此存在220V无极调温电热毯,由于采用市电220V供电,存在安全隐患,一旦绝缘层损坏容易触电,再者使用这种电热毯的人容易发生口干舌燥、难以入睡的现象。后来出现了一种24V高频交流电源供电的电热毯,解决了电热毯的触电问题,但是它只有高、低、关三档,电热毯的温度只能做到单一控制,使用这种电热毯的人容易发生口干舌燥、难以入睡的现象。还有一种采用低压直流电源供电的电热毯,由于直流电源的价格高及低压直流无极控制器是在低压电源的后部进行调节,存在控制器大且成本高,成品价格高昂,普通消费者消费不起,不能普及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安全的电热毯、垫及理疗带用无极调温电源控制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低压交流无极调温变压器模块,以及与之相连的可控硅无极调温控制器模块。
该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为0-36V可调交流电压。
本发明采用0-36可调交流电压的供电装置,通过国家认证的符合EMC标准的低压电源供电,本控制装置具有短路,断路,过载,过热保护使电热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避免电热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电、过热等现象。由于采用无极调温,可以使发热丝温度保持稳定,解决了以往低压电热毯、垫及理疗带温度难以控制的问题,电热毯、垫及理疗带采用低于36V的低压供电也增加了电热毯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低压交流无极调温变压器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3是可控硅无极调温控制器模块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电热毯、垫及理疗带用无极调温电源控制器,该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为0-36V可调交流电压,包括低压交流无极调温变压器模块,以及与之相连的可控硅无极调温控制器模块,所述的无极调温交流低压变压器模块直接串接双向可控硅调压器模块,实现对电热毯的无级调温。从图1中可以看出,其上振荡电路部分与普通电子变压器电路大体相同,只是两振荡管选用了电压、功率参数更大一些的型号管子,并且,在电路上两管的c、e极间又加接了保护二极管D12-D13,以减少工作中电路产生的负电压感应脉冲对QI、02产生危害,但其真正有别于普通电路的方面,是在电路输入端所加入L和D5-D6,L1是一只高频磁环上绕有线圈的电感器,由于电感属储能元件,靠其自感应电动势可阻滞在其上所加电能的突变,因一般可控硅调光器均为移相式调光电路,原理是靠电路上阻容元件移相,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以获取对市电正弦波不同切角后的电压,来实现为负载调压供电了,以此处理后的电压中,由于波形的畸变,又会作为诱因激发电路上寄生出很多谐波、杂波成分。若直接供于电子变压器,则极易使电路伴发非正常自激,造成电流骤增,从而损坏电路及元件。但当将电感器L1元件加入后,靠电感对瞬变越大而感抗亦愈大的相应阻滞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很多异化波形成分平抑。并且,反过来对调光器也不造成影响。这样,电子变压器正常工作输入的电压,随电路振荡B2次级得到为电热毯提供可变的供电电压(可无极调至AC0-36V)。此外附元件中L1两端并接的D5、D6反向中联再并接于L1,当L1两端产生出过高自感电动势时,提供释放路径,并可依元件的参数设定,只保留电源处理需求中L1自感电压中合理值成分。若无D5-D6元件,则L1自感过高电压就会叠加在输入电压,很易造成调压电路及电子变压器电路元件击穿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香山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香山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6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