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兽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5706.8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3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秦斌;陈益德;胡学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K9/14;A61K47/38;A61P33/10;A61P33/14;A61K31/4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19***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兽用阿苯达唑伊维 菌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兽用驱虫药,也涉及兽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
背景技术
阿苯达唑,苯并咪唑类抗蠕虫药,具有广谱驱虫活性,对畜禽体内线虫、绦虫、吸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蠕虫体内的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其与α-微管蛋白进行多聚化组成微管,从而影响蠕虫体内的有丝分裂、蛋白装配及能量代谢等细胞繁殖过程,起到抑制寄生虫生长繁殖的目的。
伊维菌素,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节肢昆虫和体内线虫具有良好驱杀作用,主要用于驱除猪等动物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和体外寄生虫。其驱虫机理在于促进突触前神经元释放γ-氨基丁酸(GABA),从而打开GABA介导的氯离子通道。氯离子流能降低细胞膜阻抗,引起突触后膜静止电位轻微的去极化,从而干扰神经肌肉间的信号传递,使虫体松弛麻痹,导致虫体死亡或被排出体外。
在牲畜饲养中,猪为食性杂,有拱土摄食的习惯,容易感染蛔虫等线虫以及多种吸虫、绦虫。牛,羊等动物也由于食草习性,很容易感染吸虫、钩虫、绦虫等蠕虫。另外,由于动物饲养的环境局限性,虱、皮蝇蛆、螨虫等体外寄生虫感染也是猪、牛、羊等大动物的常患病。体内外寄生虫感染能引起猪、牛、羊生长不良、饲料消耗率增加、抵抗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并常和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暴发。
现有技术中《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和《进口兽药质量标准》1999年版收载的驱杀寄生虫药如阿苯达唑片,伊维菌素预混剂等驱杀寄生虫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阿苯达唑片,对猪线虫、牛羊肝片吸虫等效果较好,但对羊狂蝇病,猪、牛螨虫病,血吸虫感染却无效;伊维菌素预混剂对马、牛、猪、羊的体外寄生虫(如虱、螨虫、血吸虫等)和胃肠道线虫病(绦虫除外)有驱杀作用,对绦虫等原生动物却无效。以上药物需要联合投药使用才可能将体内、体外寄生虫完全驱杀,重复用药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增加饲养人员的劳动量。而且,上述剂型在用法上为内服和混饲使用药物,患畜常有吞咽困难不愿服药的情况,而伊维菌素预混剂由于使用剂量很小,在混合饲料使用时常常因不能混匀而出现中毒事故。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将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复配成复方剂的报道,例如申请号为200710150563.9和申请号为201010242809.7均有报道,但是这些制剂都存在着药效仍然较低的问题,并且都是用于同饲料混拌使用的干粉,仍然存在着伊维菌素在饲料中混合不均匀而出现中毒事故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药效显著的兽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兽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其特征在于,每100g包括:
其它辅料只要是不与制剂中的其它组分化学变异,同时适于牲畜食用的物质即可。目的只是为了分散有效物质,防止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团聚和过渡集中不便于分散。
优选的,所述的其它辅料为可溶性物质,例如所述的其它辅料为可溶性淀粉或者微晶纤维素。便于本发明的制剂全部溶解,便于使用。
优选的,所述的矫味剂为蔗糖或糖精钠或葡萄糖。
柠檬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本发明优选的助悬剂,同时利于保证本发明的药效显著。
本发明所述的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伊维菌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混合,粉质均匀后加入矫味剂再次混合均匀,制备成A粉;
2)、阿苯达唑与氯化钠搅拌混合,粉质均匀后加入柠檬酸钠再次混合均匀,制备成B粉;
3)、然后将B粉按等量第加法加入A粉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其它辅料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后分装为成品。
优选的,所述的分装时,灌装于聚乙烯塑料瓶或聚乙烯塑料袋中;所述的包装规格为100g或200g或500g或1000g。便于不同饲养规模的饲养场合购买使用。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中加入其它辅料后继续搅拌混合时间大于等于10分钟。确保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表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