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反应炉取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6185.8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0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隆;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5 | 分类号: | F27D3/1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仔轩尼诗道2***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反应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炼反应炉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温反应炉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反应炉进行加温操作的工艺中,反应过程中或反应结束后反应炉中的反应物质往往需要部分或全部取出。
取出的方式多为以下几种方式:
1、反应炉底部或侧壁开口接导流道,在导流道设置开关阀门来控制流出时间和流出数量。
2、让反应炉倾斜倒出反应物质。
3、采用泵,让与泵的进料管插入反应物质中抽取。
以上几种方式在中低温领域均可以使用,但在高温领域的传统工艺中,大多是采用第2种方式,但是该反应炉倾斜倒出反应物的方式却存在以下缺点:
1、反应物流柱长,容易裹入气体和炉渣,容易产生气孔和夹渣;
2、反应物与空气接触时间长,对于需要控制高温氧化的反应物质的操作不利;
3、反应物质流出速度不易控制,不利于精确计量;
4、辅助倾倒设备要求高,安全系数较低。
因此,目前的高温反应炉反应物质的取出存在较大的缺陷,特别对于需要严格控制反应物质取出量、防氧化、夹渣、气孔等工艺更是如此。本案便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反应炉取料装置,其可以实现在高温反应炉底部或侧壁开口接导流道以取出反应物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温反应炉因倾倒反应物而产生的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温反应炉取料装置,在炉体外缘设有主炉加热设备,而炉体的下部设有导流道,导流道的外端设置浇注嘴;其关键在于:该导流道是设在与炉体连接的导流座中,在导流座的外部设有对导流座进行温度控制的热开关系统。
所述的热开关系统包括热开关加热设备及热开关冷却设备。
所述的热开关加热设备为热开关感应线圈。
所述的主炉加热设备为主炉感应线圈。
所述的主炉感应线圈与炉体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
所述的热开关系统包括一封闭的缸体,缸体上设有热开关加热设备的热油入口与热油出口,缺体上还设有冷却物质入口与冷却物质出口。
所述的主炉加热设备为一封闭的主炉加热缸体,其上设有主炉热油入口与主炉热油出口。
所述的热开关加热设备为热开关电阻加热器。
所述的热开关电阻加热器外部设有热开关保温隔热层。
所述的主炉加热设备为主炉电阻加热器。
所述的主炉电阻加热器外部设有主炉保温隔热层。
所述的热开关冷却设备的冷却物质为气体或液体。
所述的反应炉为反应釜或熔炼炉。
所述的导流道是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并联,并分别对应有热开关系统。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通过在反应炉下部设置具有导流道的导流座,导流道中的反应物质通过温度的变化产生凝固或熔化,实现导流道的关闭与导通,以此实现反应炉的正常反应工作及反应物的取出工作,而该导流道的关闭与导通由在导流座外部设置的热开关系统进行温度控制。
如此使得反应物质只在浇注嘴到模具或容器的距离间接触外界环境,对于需要控制反应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的工艺是极为有利的,甚至可以通过制造小范围保护气氛来隔绝空气;由于是液面下导流,对于飘渣类反应物,几乎可以完全避免夹渣现象,不会裹入新的气体而形成更多的气孔气泡;由于导流道可以通过温度控制达到迅速的开关,因此浇注的计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达到精确浇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热开关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系统示意图(感应线圈加热);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系统示意图(油热风冷热开关系统);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系统示意图(电阻加热)。
图号说明
10炉体,101导流座,20主炉加热设备,30热开关加热设备,40导流道,50热开关冷却设备,60浇注嘴;
11熔炼坩埚,111导流座,21主炉感应线圈,31热开关感应线圈,41导流道,51冷却气管,61浇注嘴,71保温隔热层;
12熔炼坩埚,121导流座,22主炉加热缸体,主221炉热油入口,222主炉热油出口,32加热缸体,321热油入口,322热油出口,521冷却物质入口,522冷却物质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