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邻回路偏差的模糊前馈解耦控制系统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6246.0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1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管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恒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邻 回路 偏差 模糊 前馈解耦 控制系统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糊前馈解耦控制系统,尤其涉及基于相邻回路偏差的模糊前馈解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多变量系统的解耦设计思想在控制学科发展初期就己经形成,钱学森的著作“工程控制论”中就已得到了基本研究,首先将矩阵分析法应用于多变量控制系统分析中,提出了不相干控制的巧妙思想。1964年,Morgan在现代控制理论的框架下正式提出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解耦问题,即著名的Morgan问题。Morgan问题的研究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4到1982年讨论m=r(m为输入变量个数,r为输出变量个数) 的情况;第二阶段从1982年一直持续至今。目前,国内外对于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研究主要有三大类:
(1) 传统的解耦方法:传统解耦方法以现代频域法为代表,也包括时域法,主要适用于线性定常MIMO系统。传统的解耦方法不具有适应性,很难保证控制品质,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
(2) 自适应解耦方法: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方法是将被控对象的解耦、控制和辨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参数未知或时变系统的在线解耦控制。但是其本质要求为在线辨识对象模型,所以算法复杂,计算量大,实际工业过程的动态特性往往比所建模型复杂得多,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
(3) 智能解耦方法:智能解耦控制主要是指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模糊解耦控制。其中神经网络由于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函数,并具有自学习功能,主要用于时变、非线性、特性未知的对象。但神经网络存在实现复杂、针对性太强的缺陷,限制了神经网络解耦控制的有效应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常规控制系统控制效果不好,甚至无法投入自动运行,为此设计了一种通过基础级的PLC控制器实现对底层各回路的解耦控制,处理复杂冶金工业过程的多变量、强耦合等特性的模糊前馈解耦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相邻回路偏差的模糊前馈解耦控制系统,它包括基本控制器和接收基本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i的被控设备,在基本控制器和被控设备之间设有对被控设备输出信号βi的模糊前馈解耦控制器。
上述模糊前馈解耦控制器有输入量Di和Di-1,基本控制器有能自适应的进行动态调整的设定输入量Pi,ui和βi合成为Ui输入被控设备,经过被控设备处理输出Pi(t),Di和Di-1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Di=(Pi+1-Pi)-(Pi+1(t)- Pi(t)) =(Pi+1- Pi+1(t))-(Pi - Pi(t))= ei+1- e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恒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恒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