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莓组培苗高效炼苗移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6270.4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0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代汉萍;陈丽君;雷家军;夏振平;张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866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莓组培苗 高效 移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莓栽培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树莓组培苗高效炼苗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树莓果实甜而芳香,营养丰富,口味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大面积的种植给生产企业和农户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满足树莓大规模集约化种植需求,选择优良的树莓品种及批量繁殖优质的苗木十分迫切。
树莓是无性繁殖的多年生小灌木。传统的栽培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树莓苗木采用无性系自根苗栽培;一种是采用枝条扦插栽培。由于树莓采用枝条扦插很难成活,通常只能采取根蘖苗或根插繁殖。这两种繁殖方法需要的试材量很大,而新品种形成的初期植株量均不能满足这两种繁殖方法对试材的需求。通过树莓茎尖组培快速繁苗可以实现利用较少的试材培育大量优质的苗木,解决了树莓产业发展严重的苗木缺口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树莓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建立无菌试管苗、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营养钵壮苗及露地移栽六个环节。其中,炼苗移栽是将树莓试管苗从培养室移到田间,这是一个由“异养”到“自养”的转变,且植物的结构功能及生长的环境均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个转变要有个逐渐锻炼适应的过程,是组培工厂化育苗最关键环节,该项技术直接影响组培苗的育苗成本、苗木质量以及以后树莓生产复杂程度。
在炼苗过程中,由于树莓组培苗出瓶后对湿度要求的严格性,按常规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其成活率一般在50%以下,直接影响了树莓组培工厂化育苗生产的应用效果。因此,存在树莓组培苗成活率偏低、苗木质量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树莓组培苗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的树莓组培苗高效炼苗移栽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树莓组培苗高效炼苗移栽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首先炼苗床准备:苗床采用细河沙、珍珠岩两种基质进行配比,细河沙与珍珠岩的配方比例为体积比4∶1;苗床形状:在温室内纵向排列,长宽高分别为600cm、120cm、15cm;各床之间用红砖隔开,方便管理;进行组培苗移栽:始终严格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全天保持温室内的温度为17~25℃,利用人工喷雾的方式保持温室内的湿度为70%~80%;移栽前,对苗床进行一次透水浇灌;移栽时,首先在苗床上利用16cm枪状镊子按行距5cm划出深2.5cm的浅沟,将洗净培养基的树莓组培苗按3cm株距轻插入浅沟内,用手按紧实,保持苗根上径部分有1cm在基质内;做到早期遮阴保湿:沿苗床纵向架设高30cm的铁架,上覆盖遮阳网和保湿膜,网在外,膜在内;不用对苗床浇水,保持时间为3~5天;接着防病健苗:早期遮阴保湿后,去掉保湿膜,在日照强烈时段需覆盖遮阳网,观察苗床,当发现苗床水分蒸发至变白时浇水一次;为防止生病,可利用稻瘟灵1600倍稀释液进行喷施1~2次,中间间隔时间为3天,防病健苗时间为5~10天;最后生根成苗:去掉遮阳网,每日浇水一次,持续时间为10~15天,成活且生长健壮的树莓苗就可以进行营养钵移栽,炼苗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全天保持温室内的温度为20~2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利用人工喷雾的方式保持温室内的湿度为75%。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树莓组培苗高效炼苗移栽方法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树莓炼苗过程中过于紧实的基质孔隙率降低、土壤通气度差直接影响组培苗的成活率,而过于松软的基质则是容易导致组培苗根系吸水吸肥难,同时还可能出现吊根现象造成幼苗死亡。本发明的树莓组培苗高效炼苗移栽方法,通过苗床采用细河沙、珍珠岩两种基质的正确配比,可以有效地避免以上的情况出现;同时,苗床高15cm,可保持苗床上部温度高,并通过始终严格控制树莓炼苗过程中温室内的温度、湿度条件,以及采取苗床遮阴保湿、覆盖遮阳措施,保证树莓组培苗有效成活且生长健壮。达到了树莓组培苗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树莓组培苗高效炼苗移栽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首先进行炼苗床准备:苗床采用细河沙、珍珠岩两种基质进行配比,细河沙与珍珠岩的配方比例为体积比4∶1;苗床形状:在温室内纵向排列,长宽高分别为600cm、120cm、15cm;各床之间用红砖隔开,方便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2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卤虫卵脱壳方法
- 下一篇:便携信息终端、输入控制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