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凹模套拔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6647.6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模套 拔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冲压模具制造和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拔取凹模套的工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用于成型物品的器具,通常分为凸模和凹模,实际使用时,模具组件通常包括上、下模座、凸模、凹模、固定板等、,在固定板和凸模中嵌装凹模套,凹模套的型腔至少一部分构成成型物品的部分内孔;对于复杂的零部件加工,有可能在该凹模套外局部(通常是易损或难加工部位)镶拼嵌入另一个组件以构成复杂形状的型腔,凹模套与固定板或凸模的分体式设计可以使得其更容易的被加工,并且二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以降低成本;凹模套与固定板或凸模镶块的连接一般是采用过渡配合装配,其目的是既保证固定强度,又便于更换,但是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在凹模套磨损或破裂需要拆下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拆卸较为困难,尤其是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生产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将固定板或镶块从生产现场的冲压设备上的模板上拆卸下来,然后将固定板或镶块翻转背面朝上放置,找一个粗细合适的圆柱形钢棍,从背面伸入凹模套并抵住凹模套的刃口部分,用榔头敲打钢棍的另一端,慢慢把凹模套从镶嵌部位顶出来,然后再进行更换。为了能够敲出凹模套,固定板或镶块上安装凹模套的孔应为通孔或可临时拆卸零件形成通孔,专利号为200720196476.2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这种结构。
上述拆卸凹模套的方法是非常普遍的传统方式,完全是钳工式的手工作业,过程繁琐效率低,严重影响生产的进度,这种拆卸技术的缺陷一目了然。
为解决上述问题,200820134913.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专用的凹模(套)取出机构(又名提升器或拔取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其由固定主套筒3、与固定主套筒3可相对旋转180 度的旋转螺杆4、复位弹簧2和位于旋转螺杆4顶端的限位件组成,固定主套筒3由套筒本体9以及套筒本体9下端的套筒凸肩8组成,旋转螺杆4由螺杆本体6以及螺杆本体6下端的螺杆凸肩7组成,螺杆本体6的上端为螺杆螺纹段5,复位弹簧2设置于固定主套筒3与限位件之间,旋转螺杆4具有与固定主套筒3产生轴向位移的两种状态,其中一种状态旋转螺杆4的螺杆凸肩7与固定主套筒3的套筒凸肩8重叠。
实际使用时,首先使旋转螺杆4的螺杆凸肩7重叠在固定主套筒3 的套筒凸肩8上,旋转螺杆4的顶端与冲孔模凹模位置固定,可以将提升器连接到旋转螺杆4顶端的的螺杆螺纹段5,然后用手抓住冲孔模凹模取出机构的固定主套简3,给旋转螺杆4向下作用力,克服复位弹簧2的弹力,此时旋转螺杆4的螺杆凸肩7与固定主套筒3的套筒凸肩8具有间隔,再将旋转螺杆4旋转180度,使冲孔模凹模取出机构调整到伸展状态,此时旋转螺杆4的螺杆凸肩7与套筒本体的下端面接触,旋转螺杆4的顶端向上抬起一高度,就可以将冲孔凹模顶出。
这种结构的拔取器的缺陷是:1.两个零部件都带有半圆的凸肩,形状复杂,不规则、不对称的形状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和提高了制造成本,不利于普及;2.由于非对称结构,旋转螺杆4和固定主套筒3之间作用力偏离轴线,使二者轴线有相对旋转的趋势,导致这种拔取器容易磨损或对材料的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拔取器。
本发明的凹模套拔取器其包括支撑座、拔取装置、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穿过拔取装置,拔取装置和定位装置穿过支撑座,拔取装置包括提升螺杆和提升螺母,定位装置包括膨胀杆、膨胀套,膨胀杆的下端膨出的大头部形成倒锥度固定板;膨胀套套在膨胀杆的中部,膨胀杆上方设置对膨胀套上端限位的限位螺母,提升螺杆内螺纹和定位装置的外螺纹相配合,膨胀套的下端沿轴线方向开有若干开口槽,膨胀杆的固定板对膨胀套的下端起到限位作用。
膨胀杆的上方设置螺纹,螺纹上装配有相应的提升螺母。
膨胀套的上方设置螺纹,螺纹上装配有相应的提升螺母。
支撑座设置为到火炬状,下端设置观察口。
所述开口槽有4个,并且均匀地分布在膨胀套的圆周上。
本发明由于巧妙的采用了带锥度的膨胀杆和带开口槽的膨胀套,使二者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可以引起膨胀套的周向扩张,从而实现对凹模套的撑紧和拔取,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与现有技术相比,各部件在圆周上受力均匀,使用稳定可靠,零部件寿命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6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头靠机构
- 下一篇:太阳能出租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