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扶式旋耕、施肥、播种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8241.1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0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正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316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 式旋耕 施肥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作业机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扶式旋耕、施肥、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旋耕机及播种施肥机与手扶拖拉机均是分别配套使用的,既旋耕机仅是单独安装在手扶拖拉机上构成手扶式旋耕机,施肥播种机独立地由手扶拖拉机牵引。目前旋耕机、播种施肥机分别与手扶拖拉机结合使用的现状存在的不足是:1、采用手扶拖拉机进行旋耕作业和施肥播种作业需要两次完成,作业的效率不高,且旋耕机、播种施肥机与一台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时,两者间调换时较麻烦;2、对于使用者,需配备旋耕机和播种施肥机,增加设备投资成本。另外,目前由手扶拖拉机牵引的施肥播种机均为条播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扶式旋耕、施肥、播种机,它集旋耕、施肥、播种功能为一体,且可在一次作业中完成旋耕、施肥、播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手扶式旋耕、施肥、播种机,它具有一台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的后部联接有一台旋耕机,在旋耕机的一侧铰接有一地轮架,地轮架上安装有地轮,在手扶拖拉机头部的后上方设有种箱总成和肥料箱总成,种箱总成的排种器转轴、肥料箱总成的排肥器转轴与地轮的轮轴间联接有传动机构,在手扶拖拉机头部的下方设有挡板,种箱总成和肥料箱总成分别所接的排种管、排肥管的下端与挡板相对。
由上述方案可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手扶式旋耕、施肥、播种机在田间作业时,通过地轮传动种箱总成的排种器转轴、肥料箱总成的排肥器转轴,由排种管、排肥管排出的种子及肥料先落在挡板上,随后再撒落在土地上,完成肥料、种子的散播,随后由手扶拖拉机驱动的旋耕机对施肥播种后的土地进行旋耕,即可一次完成旋耕、施肥、播种作业。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作业效率高,它弥补了手扶拖拉机与农机配套作业单一性的不足,且使得使用成本及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的A向视图;
图3 图1的B向视图;
图4 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 图4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2
本发明提供的手扶式旋耕、施肥、播种机具有一台手扶拖拉机4,手扶拖拉机4的后部联接有一台旋耕机1,在旋耕机的一侧铰接有一地轮架18,地轮架18上安装有地轮19,在手扶拖拉机4头部的后上方设有种箱总成8和肥料箱总成9,种箱总成8和肥料箱总成9由固定在手扶拖拉机机身上的支架31支撑。在手扶拖拉机4头部的下方设有挡板14,种箱总成8和肥料箱总成9分别所接的排种管13、排肥管12的下端与挡板14相对。另外,地轮架18上固定有一根支撑杆23,支撑杆23与旋耕机的覆土轮支架21之间连有弹簧22。通过弹簧22的作用,可使地轮19与地面保持可靠的接触。本实施例中,种箱总成8、肥料箱总成9、排种管13、排肥管12及旋耕机1与现有结构相同,且旋耕机1与手扶拖拉机4的联接也为现有结构。
参见图1、图2、图3
地轮架18装于与旋耕机1一侧固定的支撑轴2上,支撑轴2与一底座3连接,底座3与旋耕机1的一侧固定。种箱总成8的排种器转轴8a、肥料箱总成9的排肥器转轴9a与地轮20的轮轴间联接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具有主动链轮20、第一中间链轮16、第二中间链轮15、第一从动链轮6、第二从动链轮7及第三从动链轮11,主动链轮20装于地轮19的轮轴上,第一中间链轮16、第二中间链轮15装于支撑轴2上,第一从动链轮6、第二从动链轮7装于排种器转轴8a上,第三从动链轮11装于排肥器转轴9a上,主动链轮20与第一中间链轮16上装有第一传动链17,第二中间链轮15与第一从动链轮6上装有第二传动链5,第二从动链轮6与第三从动链轮11上装有第三传动链10。
参见图4、图5
在手扶拖拉机4头部的下方设有两组两端敞口的套管30,两组套管30呈上下两排布置,上下两组套管的数目分别与排肥管12、排种管13的数目对应,上下两组的套管30之间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处在上排的一组套管与一只横杆29连接,横杆与一对竖直的支杆24的下端联接,手扶拖拉机的机头底座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支板25,两支杆24的上端部分别与一支板联接,各排种管13、排肥管20分别与对应的套管30插接。
参见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正,未经王德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82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高强度变形镁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新型机械传导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