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室脱硝设备气密性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9241.3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4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谢峻林;陈俊孚;方德;何峰;付争兵;张媛;李豫梅;兰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M3/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设备 气密性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脱硝设备气密性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实验室模拟尾气脱硝装置是一种模拟工业尾气中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反应的一套设备,该反应原理为: 。
由图1可知,该实验室模拟尾气脱硝装置主要包括氮气储气罐1、其他原料气体储气罐2、配气仪3、催化反应器4、加热炉5、采样器6、抽气泵7、烟气分析仪8、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管路。该设备为气体反应设备,存在多种反应性气体,并且原料气体选择为毒性气体NO,对设备气密性要求较高,催化剂转化效率公式为:
η=(反应前NO浓度-反应后NO浓度)/反应前NO浓度
反应前NO浓度通过配气仪控制,反应后NO浓度通过红外烟气分析仪检测。该设备的每个部件一旦在安装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空气中的氧气将会导致NO发生氧化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NO气体存在无色,无味的特点,如果发生漏气也存在观测难,检查难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准确的实验室脱硝设备气密性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实验室脱硝设备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检测抽气泵和氮气储气罐的气密性,若气密性良好,则进入步骤2);
2)将所述氮气储气罐连接到烟气分析仪上,开启所述氮气储气罐,判断烟气分析仪检测的氧气体积分数数值是否小于等于2%,是则进入步骤3),否则表明烟气分析仪漏气;
3)将所述氮气储气罐依次连接采样器及烟气分析仪,开启所述氮气储气罐,判断烟气分析仪检测的氧气体积分数数值是否小于等于2%,是则进入步骤4),否则表明采样器漏气;
4)将所述氮气储气罐依次连接配气仪、抽气泵、及烟气分析仪,开启所述氮气储气罐,判断烟气分析仪检测的氧气体积分数数值是否小于等于2%,是则进入步骤5),否则表明配气仪漏气;
5)将所述氮气储气罐依次连接配气仪、反应器、采样器、抽气泵、及烟气分析仪,开启所述氮气储气罐,判断烟气分析仪检测的氧气体积分数数值是否小于等于2%,是则所述实验室脱硝设备气密性的检测结束,否则表明反应器漏气。
上述方案中,所述氮气储气罐输出的氮气的纯度为99.9%。
上述方案中,所述氮气储气罐输出的氮气的流量为5L/min。
上述方案中,烟气分析仪检测的氧气体积分数数值为大于2%小于5%时,表明微漏;氧气体积分数数值为5%以上时,表明漏气严重。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检测抽气泵的气密性步骤为:将抽气泵的输出端连接到一个倒置的U形软管的一端,往所述U形软管的另一端注水,若所述U形软管的水柱无变化则表明所述抽气泵气密性良好;若无水柱,则表明抽气泵漏气。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检测氮气储气罐的气密性步骤为:将肥皂泡溶液涂抹氮气储气罐的阀门接口处,通过气泡数量的变化来检测气密性。
本发明的原理为:利用空气中存在20%体积分数的氧气的特点,当用纯氮气(纯度为99.9%)对设备进行吹扫时,如果装置发生漏气,空气中的氧气会混入氮气中,即烟气分析仪可以检测出氧气。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在标准时间内,烟气分析仪检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数值来精确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氧气体积分数数值为0.1-2%间,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若氧气体积分数数值为2-5%间,表明装置微漏,若氧气体积分数数值为5%以上,表明装置漏气严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方法对实验室脱硝设备气密性进行检测,操作较简单、准确、成本低、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验室脱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当然下述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验室脱硝设备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检测抽气泵和氮气储气罐的气密性,若气密性良好,则进入步骤2);
2)将所述氮气储气罐连接到烟气分析仪上,开启所述氮气储气罐,十分钟后判断烟气分析仪检测的氧气体积分数数值是否小于等于2%,是则进入步骤3),否则表明烟气分析仪漏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