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炉内放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9242.8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顾小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朝瑞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内放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的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炉内放灰装置。
背景技术
炉内放灰装置主要用于烟道内每个烟气向上转向点处所积飞灰的排出。一般的炉膛加尾部烟道式两通道锅炉并不存在放灰的问题,只有在炉排式秸秆炉、炉排式垃圾焚烧锅炉等三通道以上的炉型中才存在烟道低点处放灰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周边环境,放出的灰一般不直接排出炉外,而是经过放灰装置后再接入炉排后部的排渣口,与炉排上燃烬的炉渣一起排出炉外。
炉内放灰装置常用的有以下三种结构:一是翻板门,设置于烟道前后方向收缩后的底部区域,通过炉两侧的手柄或手轮装置控制门的开关,达到放灰并隔断烟气的目的;二是锁气器,设置于烟道前后及左右方向双向收缩后的底部区域,通过外侧所配电机的带动,内部叶轮缓慢旋转,通过叶轮的带动排出飞灰并隔断烟气;三是绞龙,设置于烟道前后方向收缩后的底部区域,通过绞龙上螺旋片的带动将飞灰排出并隔断烟气。
以上三种放灰装置中,对于翻板式放灰装置,主要的问题是翻板打开后的这段时间内烟气短路,影响炉内燃烧及烟道负压系统的平稳,且翻板复位后密封性不好;对于锁气器式放灰装置,主要问题是烟道双向收缩后积灰的流动性受到影响,容易形成飞灰搭桥后放灰不畅的情况,且因为放灰区域高温烟气的影响,外侧电机及电器回路容易烧坏,不利于锅炉的长期运行;对于绞龙式放灰装置,主要问题是放灰区高温烟气的影响,正常运行中螺旋部位的密封性不好,螺旋受热容易引起变形而卡死。
除了以上所述中的不利因素外,以上三种放灰装置还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放灰装置上部靠近引风机,为负压区域,而放灰装置下部接炉排后部的排渣口,此处基本为零压。所以在放灰的过程中,本身重量很轻的细灰由于存在向上的压差,排灰不畅,很难向下排出,实际在放灰过程中被烟气所挟带进入尾部烟道,加剧了炉后烟气净化设备的处理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炉内放灰装置,其避免了由于压差而形成的排灰不畅,顺利地实现了细灰从炉内的排出,且排灰过程中,烟气不短路、密封性好、稳定性好。
炉内放灰装置,其包括外壳、灰门,所述外壳所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所述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灰门包括上灰门、下灰门,所述上灰门、下灰门均包括底板、拉杆长轴,所述底板上均布有落灰孔,所述拉杆长轴布置于所述落灰孔形成的连线上,盖板对应盖装于所述落灰孔,所述盖板的上端部连接所述拉杆长轴,所述拉杆长轴的尾部外露于所述外壳,所述拉杆长轴的尾部连接有驱动手柄。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上端面顺着所述拉杆长轴的轴向的两侧均为自上而下的三角斜面,所述盖板的上部设置有套筒,所述盖板通过套筒套装于所述拉杆长轴,位于同一所述拉杆长轴的相邻的所述盖板的套筒间设置有中衬管;
所述驱动手柄通过拉杆转接轴连接所述拉杆长轴的尾部,所述外壳的对应的所述拉杆长轴的上部设置有外露的支撑组件,所述驱动手柄向上布置,所述驱动手柄的中部通过销轴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拉杆长轴的尾部靠近所述外壳的位置套装有接头,靠近所述接头的所述盖板的套筒与所述接头间设置有边衬管。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锅炉运行过程中,烟气中的小颗粒物在上灰门的上侧转向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在上灰门的上部慢慢堆积下来,达到一定的堆积高度后即可进行放灰操作,首先通过上灰门的驱动手柄将其拉杆长轴拉出,使得上灰门的盖板不遮挡落灰孔,从而将堆积起来的细灰通过落灰孔下落至下灰门,将上灰门的驱动手柄复位,使得上灰门的盖板遮挡住落灰孔,然后通过下灰门的驱动手柄将其拉杆长轴拉出,使得下灰门的盖板不遮挡落灰孔,从而将堆积起来的细灰通过落灰孔下落,以上两步放灰的操作中,由于任何时刻都保证一道门的关闭,其避免了由于压差而形成的排灰不畅,顺利地实现了细灰从炉内的排出,且排灰过程中,烟气不短路、密封性好、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初始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灰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灰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图4,其包括外壳1、灰门,外壳1所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灰门,灰门包括上灰门2、下灰门3,上灰门2、下灰门3的结构如下:其包括底板4、拉杆长轴5,底板4上均布有落灰孔6,拉杆长轴5布置于落灰孔6形成的连线上,盖板7对应盖装于落灰孔6,盖板7的上端部连接拉杆长轴5,拉杆长轴5的尾部外露于外壳1,拉杆长轴5的尾部连接有驱动手柄8;盖板7的上端面顺着拉杆长轴5的轴向的两侧均为自上而下的三角斜面,盖板7的上部设置有套筒9,盖板7通过套筒9套装于拉杆长轴5,位于同一拉杆长轴5的相邻的盖板7的套筒9间设置有中衬管10;驱动手柄8通过拉杆转接轴11连接拉杆长轴5的尾部,外壳1的对应的拉杆长轴5的上部设置有外露的支撑组件12,驱动手柄8向上布置,驱动手柄8的中部通过销轴组件13连接支撑组件12;拉杆长轴5的尾部靠近外壳1的位置套装有接头14,靠近接头14的盖板7的套筒9与接头14间设置有边衬管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2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