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基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0431.7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强;赵多;刘仲能;江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C10G45/06;C10G4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镍含量催化剂,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用于轻油馏分、重油馏分、不饱和油脂、裂解汽油尤其是裂解碳九及其以上烃加氢处理的镍基催化剂。
背景技术
高镍含量、高活性比表面的Ni负载型催化剂在石油化工催化加氢、加氢脱硫和油脂加氢等领域相当重要。美国专利(USP 6,673,743和USP 4,490,480)、中国专利(ZL 00803678.0)阐述了一种可用于油品加氢的镍催化剂,镍含量可达5 ~ 75%。上述催化剂采用将Ni氨溶液沉积-沉淀到过渡态氧化铝悬浮液中而得。美国专利USP 6,242,662公布了一种将工业氢氧化铝添加到镍氨溶液再分解的方法,得到一种高镍含量的催化剂。这些方法均需要提供纳米级氧化铝或氢氧化铝粉,才能得到高分散度、高镍含量的催化剂。梁顺琴通过沉积沉淀的方法,将活性组分镍负载到硅铝复合载体上,镍含量可达30~50% ,但该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相对较小,应用于粗裂解碳九加氢处理,活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溶胶—凝胶法制备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而且活性组分、载体组分可以同时在溶液中混匀,因而具有溶液反应的特点,各组分之间高度均匀,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优良的表面性能及优异的催化性能。张玉红等采用拟薄水铝石胶溶法制得AlOOH溶胶,通过在溶胶中分散Ni(NO3)2溶液制得高热稳定性的NiO/γ-Al2O3催化剂,但由此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平均孔径较小,不适于大分子物质参与的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镍含量低、活性比表面低及平均孔径较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镍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镍含量高、活性比表面高及平均孔径较大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镍基催化剂,以催化剂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a) 20 ~ 75份的金属镍;
b) 25~80份的氧化硅和氧化铝组成的复合氧化物载体;
其中,以催化剂重量份数计,载体中氧化铝含量为20~40份,氧化硅的含量为5~40%,催化剂比表面积为150~400平方米/克,孔容0.3~0.8毫升/克,平均孔径5~15纳米;所述催化剂的表面活性组分分散度为5~40%,活性比表面10~60平方米/克催化剂,镍粒子颗粒大小为1~20nm。
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份数计,氧化铝含量为优选范围为25~40份,更优选为30~40份,氧化硅含量优选范围为5~40份,更优选10~30份;金属镍含量优选范围为30 ~ 50份。载体前驱体铝溶胶的优选方案为由选自拟薄水铝石、无定型氧化铝或氧化铝水凝胶经无机酸胶溶得到;镍前驱体的优选方案为由选自醋酸镍、氯化镍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镍盐水溶液或镍氨络合物;镍氨络合物的优选方案为由选自硝酸镍、草酸镍、乙酸镍、碱式碳酸镍中的至少一种与选自相应的阴离子铵盐、氨水中的至少一种反应而形成的络合物。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以催化剂重量份数计,还含有0.01~2份的VIB族金属。所述催化剂比表面积200~250平方米/克,孔容0.5~0.6毫升/克,平均孔径7~10纳米。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分散度10~25%,活性比表面17~40平方米/克催化剂,镍粒子颗粒大小为2~15nm,更优选范围为4~10纳米。
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镍硅铝凝胶、水按所需量混合,挤条成型后,先在50 ~ 110oC下干燥1 ~ 24小时,然后在350 ~ 500oC下焙烧1 ~ 10小时,得到NiO/Al2O3-SiO2催化剂前驱体。可重复上述步骤制得所需镍含量催化剂。成品催化剂在使用前需用氢气还原。
本发明得到的溶胶-凝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镍含量,可广泛用于轻油馏分、重油馏分、不饱和油脂、裂解汽油尤其是裂解碳九及其以上烃加氢处理的工业生产中。
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分散度、活性比表面用H2-TPR/TPD 装置测试,TPR耗氢对应全部Ni,TPD脱氢对应表面Ni,也可以通过先氧化再H2-TPR来测其分散度。镍粒子颗粒大小用透射电镜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0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编机开幅切边清洁装置
- 下一篇:压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