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味无堵无溅无垢停水可用坐蹲立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0460.3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林汝;陈天宇 |
主分类号: | E03D11/02 | 分类号: | E03D11/02;E03D11/10;E03D9/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5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味无堵无溅 无垢 停水 可用 坐蹲立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洁具,通过一种新的设计方案,尤其是能达到或者实现除味、无堵、无溅、无垢、停水可用的坐、蹲、立新式便器。是在由本人以前申请以获批准的3项专利基础上经进一步改进完善后再次升级申请。1、废水利用型坐便器,专利号:ZL200820034020.0,公告日2009年2月18日。2、可拆装型环保节水便器,专利号:ZL200920165600.8,公告日2011年4月13日。3、一种便器,专利号:ZL201020518580.0,公告日2011年4月13日。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坐、蹲、立便器,如厕时会产生异味向周围散发,并会时常堵塞便道,水花乱溅,留有污垢,冲洗水量过大,停水无法使用等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技术改进后的新型便器,有效的改善了如厕时会有异味,并会时常堵塞便道,水花乱溅,留有污垢,冲洗水量过大,停水无法使用等不利因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1、坐便器,其包括11.排污主管道,12.排污管,13.洗涮孔,14.坐便器壳体,15.地平面,16.上排污口,17.下排污口,18.连接管,19.自动开合阀,19-1.合页门,19-2配重锤,20排风电扇,21.排气孔道,22.气体流向。
其特征是上排污口(16)通向下排污口(17),下排污口与自动开合阀(19)的上端通过连接管(18)相连接,合页门(19-1)上端连 接一只配重锤(19-2),并与自动开合阀(19)的一侧相连接,排风电扇(20)安装在坐便器壳体(14)的后部内侧,并与排气孔道(21)的一端相连。
其工作原理是;如厕时排泄物直接通过排污口将合页门(19-1)撑开进入到排污管(12),因为采用了直排方式,可增加排污管的内径,从而使排污管不易被排泄物堵塞,起到无堵的作用。减少了排泄物在便器内的停留时间,使污垢不易产生,起到了无垢的作用。由于排泄物直接进入排污主管道,便器内少量的排泄物残留,用极少量的水即可清洗,起到了节水的作用。平时合页门(19-1)由于配重锤(19-2)的重力作用使自动开合阀(19)处于关闭状态,排风电扇(20)将便器内的气体排向排污主管道(11),便器内处于负压状态,使得异味不会向室内散发,起到消除室内异味的作用。由于采用了自动开合阀(19)阻断异味返流,便器内无须积水,避免了溅水现象,起到了防溅的作用。停水时水箱内的储水量可继续使用多次,起到了停水还可如厕的作用。2、蹲便器其包括11.排污主管道,12.排污管,13.洗涮孔,14.蹲便器壳体,16.上排污口,17.下排污口,18.连接管,19.自动开合阀,19-1.合页门,19-2配重锤,20排风电扇,21.排气孔道。
其特征是上排污口(16)通向下排污口(17),下排污口与自动开合阀(19)的上端通过连接管(18)相连接,合页门(19-1)左上端连接一只配重锤(19-2),并与自动开合阀(19)的一侧相连接,排气孔道(21)的两端分别连接蹲便器壳体(14)、排污主管道(11),排风电扇(20)安装在排气孔道(21)中。
其工作原理与坐便器相同。
3、立便器其包括11.排污主管道,13.洗涮孔,14.立便器壳体,17.下排污口,20排风电扇,21.排气孔道,23.防气体回流湾道,24气流孔。
其特征是:在立便器壳体内壁设计有多个气流孔(24),防气体回流湾道(23)两端分别连接下排污口(17)、排污主管道(11),排气孔道(21)分别连接气流孔(24)、排污主管道(11),管道内安装排风电扇(20)。
工作原理是:排风电扇(20)将立便器内的异味通过气流孔(24)吸入排向排污主管道(11),防气体回流湾道(23)其作用是阻隔排污主管道(11)内的异味返流到室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依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原理,必然会产生除味无堵无溅无垢停水可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坐便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蹲便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立便器示意图。
图中:11.排污主管道,12.排污管,13.洗涮孔,14.坐便器壳体,15.地平面,16.上排污口,17.下排污口,18.连接管,19.自动开合阀,19-1.合页门,19-2配重锤,20排风电扇,21.排气孔道,22.气体流向,23.防气体回流湾道,24气流孔。
具体实施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林汝;陈天宇,未经陈林汝;陈天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0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