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柑橘果实生物防腐保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0875.0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2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冬;郭峻;余挺;朱瑞瑜;钱成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00 | 分类号: | A23B7/00;A23B7/152;A23B7/155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柑橘 果实 生物 防腐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柑橘果实生物防腐保鲜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柑橘种植面积2008年已达3046.2万亩,产量2331.3万吨,柑橘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柑橘的成熟期较为集中,主要在9-12月份,以鲜销为主,旺季时大量柑橘需贮藏保鲜,但柑橘在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真菌侵染造成的病害腐烂严重,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
柑橘采后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酸腐(Geotrichum Candidum)、蒂腐病(Stem-end rot)等。其中以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引起的柑橘绿霉病是柑橘采后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市场上控制果实病害主要靠化学杀菌剂,长期使用化学杀菌剂,一些病原菌还进化产生了抗药性菌种,目前允许使用的化学杀菌剂的效果也越来越差,并且杀菌剂在柑橘表面的残留量较大。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年贸易额超过65亿美元。目前我国鲜果和以橘片罐头为主的柑橘制品出口量很低,年出口量不到年总产量的5%,远低于世界柑橘出口10%左右的平均值,近年来世界主要柑橘生产大国巴西和美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逐步萎缩,我国柑橘出口产量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影响中国柑橘出口的因素较多,其中国际上的检疫壁垒和以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设限的“绿色壁垒”成为制约我国柑橘出口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各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提高,对柑橘的检验检疫标准逐渐提高,以及国内柑橘市场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替代学杀菌剂的果实病害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利用生物或非生物激发子预先处理果蔬产品而诱导果蔬产品对随后贮藏或运输途径中所遭受到的病原菌侵染产生自然抗性免疫反应,通过果蔬产品自身抗病防御系统的活化而有效抵御或杀死病原菌的防治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研究热情,成为采后病害控制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年来,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酵母在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应用研究。但目前单独使用拮抗酵母对病原菌的控制效力与化学杀菌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单独使用非生物激发子诱导果实对病害的控制效力远不如化学杀菌剂,因此如何利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生防酵母的生防效力或通过结合应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对病原菌的拮抗效力,成为研究可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果实病害有效安全的控制方法和技术的重要热点领域。
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是国内外较广泛研究的应用于果蔬采后生物防治的拮抗微生物菌株。研究结果报道其主要拮抗机理为营养与空间的竞争、诱导果实抗性反应、分泌β-1,3-葡聚糖酶等。Roberts(1990)报道罗伦隐球酵母对苹果采后的灰霉和绿霉病害有抑制效果。刘海波、田世平(2002)报道利用罗伦隐球酵母能够有效抑制葡萄采后的发病率;郑晓冬、张红印(2003)报道罗伦隐球酵母对草莓采后由灰葡萄孢霉引起的灰霉腐烂有较好的抑制效果。Yu T等(2008)报道经几丁质诱导处理后的罗伦隐球酵母可显著提高其对采后梨果由扩展青霉引起青霉病的拮抗效力。Meng XH等(2010)报道采前喷洒罗伦隐球酵母结合采后壳聚糖披膜可显著提高葡萄的抗病性,降低其腐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0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