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作为功能microRNA运载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51073.1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洪治;张辰宇;曾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命码生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5/00 | 分类号: | A01H5/00;A01H5/02;A01H5/04;A01H5/06;A01H5/08;A01H5/10;A01H5/12;C12N15/63;C12N15/113;A61K48/00;A61P1/00;A61P3/00;A61P7/00;A61P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祝莲君;雷芳 |
地址: | 100738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作为 功能 microrna 运载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植物作为功能microRNA运载体,及所述运载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是一类长约19至23个核苷酸的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单链小核糖核酸分子。microRNA能与靶mRNA完全配对,介导靶mRNA降解或抑制靶mRNA编码蛋白质的翻译,作为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
microRNA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的基因组中。最近的研究发现,microRNA在生物的发育时序调控和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microRNA能够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参与许多正常生理活动,如生物个体发育、组织分化、细胞凋亡以及能量代谢等;同时,microRNA的表达与癌症相关,并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约半数microRNA的上游基因位于染色体内与肿瘤相关的区域中,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既可扮演癌基因也可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
植物microRNA,和动物microRNA一样,无开放阅读框(ORF),且表现出进化上的保守性,与其靶基因序列具有更高的互补性。植物microRNA与靶基因的结合位点不仅限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还可以位于转录区域。植物microRNA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一类负调控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介导mRNA靶分子的切割或降低靶分子的翻译来调节植物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生长发育、激素分泌与信号转导以及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因素的应答能力。
虽然microRNA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难题是妨碍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例如如何将microRNA有效地递送入动物体内并使其在体内充分发挥作用。本发明人前期的研究发现,天然的植物microRNA不仅可以通过摄食直接进入受试对象体内,且稳定存在于血清中,参与生理病理活动的调控,然而一些对人和动物有重要作用的microRNA在动物、植物体内有效含量较低,通过直接摄食,很难在每次摄食中达到其治疗有效量。目前递送microRNA的载体主要有脂质体、毫微型胶囊(Nanocapsules/Nanoparticles)、β环糊精包含物(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或β环糊精胶囊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icroRNA的传输效率,但是其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不足,并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稳定、高效、microRNA运载体和运送microRNA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功能microRNA的运载体,所述运载体高效地运送功能microRNA至动物体内,并被动物吸收,从而调控动物生理活动,且对动物体无毒、且基本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地运送动物microRNA的方法。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microRNA的运载体,所述运载体选自下组:
(a)植物或其可食用部分,并且所述植物或其可食用部分表达并携带所述的外源microRNA;或
(b)所述植物的提取物,所述提取物含有所述的外源microRNA。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植物包括:禾本科、香蒲科、蕨科、菊科、唇形科、百合科、石蒜科、紫草科、天南星科、伞形科、十字花科、报春花科、蓼科、藜科、石竹科、柳叶菜科、荨麻科、车前草科、杨梅科、桑科、大麻科、虎耳草科、蔷薇科、豆科、蕨科、堇菜科、银齿莴苣科、苋科、壳斗科、小球藻科、茶科、茜草科、梧桐科、松科、葫芦科、大风子科、罗汉松科、桦木科、胡桃科、胡椒科、木兰科、齿菌科、木耳科、口蘑科、伞菌科、红菇科、杜鹃花科、蔷薇科、猕猴桃科、番杏科、葡萄科、番荔枝科、秋海棠科、凤梨科、白花菜科、银杏科、八角茴香科、姜科、石榴科、毛茛科、竹桃科、小檗科、芸香科、茄科、罂粟科、马鞭草科、鹿蹄草科、鸭跖草科、瑞香科、桑寄生科、萝藦科、三白草科、景天科、林橡科、马齿苋科、泽泻科、锦葵科、玄参科、紫葳科、防已科、海金沙科、爵床科、旋花科、多孔菌科、无患子科、柏科、苦木科、大戟科、楝科、使君子科、忍冬科、柽柳科、列当科、灯心草科、金缕梅科、龙胆科、椴树科、菖蒲科、冬青科、车前科、漆树科、五味子科、五加科、木棉科、马兜铃科、木犀科、棕榈科、睡莲科、檀香科植物、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命码生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命码生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