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接线装置及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1125.5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4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乐军;陈其麟;牛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陈振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接线 装置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载测试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接线装置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快速接线装置往往连接于测试系统与被测试负载之间,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快速接线装置多是采用分段对接的方式,用于控制被测试负载与测试系统的连接和断开,如图1所示,第一组对接装置上设置动铜柱,第二组对接装置上设置静铜柱,第一组对接装置接入测试系统, 在快速接线装置未使用时,即在自由状态时,动铜柱与静铜柱不接触,即第一组对接装置与第二组对接装置未连通;如图2所示,当快速接线装置的动铜柱与被测试负载的接线板对接后,第二组对接装置与被测试负载的接线板对接,动铜柱被接线板上的触点顶起,动铜柱就与静铜柱接触,第二组对接装置与第一组对接装置接通,从而被测试负载与测试系统导通。采用这种分段对接方式的缺陷是装置结构臃肿,设计复杂,随着对点铜柱数量的增加,对接的行程误差被放大,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接线装置及测试系统,其置结构合理,易拆装;接线方法安全、稳定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接线装置,用于电连接在被测试负载和测试控制器之间,所述快速接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套筒,每个所述绝缘套筒内设置有能够沿套筒的轴向移动的金属柱,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微动开关;至少一个所述金属柱的端面能够触动所述微动开关的按钮;
所述金属柱的一端设置有弹性部件,使得所述金属柱能够脱离接触所述微动开关的按钮。
较优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金属柱为铜柱,所述微动开关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
较优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片或弹簧,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与所述微动开关相近的所述金属柱一端。
较优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拿放所述快速接线装置的手柄。
较优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每个所述孔内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用于把所述快速接线装置固定于所述被测试负载的接线板。
较优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孔有两个,分别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两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任一项技术特征的快速接线装置的测试系统,用于对被测试负载进行测试,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测试控制器,所述快速接线装置的金属柱能够对接到所述被测试负载的接线板,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
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电路和强电开关;
所述交流接触器包括第二线圈电路、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电路与所述快速接线装置的微动开关串联;
所述继电器的强电开关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第二线圈电路串联;
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测试控制器,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快速接线装置的金属柱。
较优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交继电器线圈的电源为12V直流电源。
较优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微动开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微动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带有微动开关的快速接线装置,结构简单,强电接触点少,对接金属柱的行程误差要求低,应用所述快速接线装置的测试系统,改变接线工艺,实现接线和拆线一步到位,简单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接线装置在自由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接线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快速接线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快速接线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快速接线装置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快速接线装置一实施例的对接分开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测试系统一实施例的控制接线示意图。
其中,
1第一对接装置;11动铜柱;2第二对接装置;3壳体;31绝缘套筒;
32铜柱;321插销;33微动开关;331微动开关按钮;34手柄;
35圆孔;36安装板;37弹片;4防护盖;5接线板;6钣金件;
7快速接线装置;8交流接触器;9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具漏电检测电路及灯具漏电检测方法
- 下一篇:单相电能计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