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韧性氧化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1340.5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易剑;薛伟江;谢志鹏;高玉新;程虎;王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5/117 | 分类号: | C04B35/117;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氧化铝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氧化铝陶瓷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韧性氧化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氧化铝陶瓷是一种以A12O3为主要原料,以刚玉(α-A12O3)为主晶相的陶瓷材料。氧化铝陶瓷是氧化物陶瓷中应用最广、用途最宽、产量最大的陶瓷材料。氧化铝基陶瓷材料具有弹性模量大、热稳定性好、质量轻、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抗辐射、抗冲击、耐磨损、耐腐蚀等环境。然而其本身的脆性限制了应用范围。目前已开发利用的TiC颗粒、SiC颗粒或晶须、ZrO2相变等多种增韧方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增韧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碳纳米管(简写为CNTs)以来,因其具有超高弹性模量、超高拉伸强度、高弯曲强度,及高的韧性,而且在失效前能承受很大的应变,已成为短纤维增韧的首选。研究发现,CNTs的引入能不同程度的增强增韧氧化铝陶瓷。但CNTs由于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碳管之间往往以较强的范德华力团聚在一起,尤其是有机物催化裂解法制备的CNTs经常弯曲缠绕在一起,这将会减小CNTs的长径比,影响CNTs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
氧化铝离子键较强,从而导致其质点扩散系数低、烧结温度较高(超过1700℃)。如此高的烧结温度将促使晶粒长大,残余气孔聚集长大,导致材料力学性能降低,同时也造成材料气密性差。因此,降低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能耗,缩短烧成周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常引入一些添加剂来降低其烧结温度,然而,传统的添加剂引入方式一般直接加入配好的添加剂湿混球磨,这种方法容易产生添加剂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同时还会导致CNTs折断和粗化。由于氧化铝的熔点高,工业上制备全致密的碳化硅陶瓷常常采用无压或加压烧结,所使用的烧结温度通常较高(超过1700℃),高温保温时间较长(超过30min),导致晶粒剧烈长大,并阻碍气孔的排除。CNTs和添加剂的分布不均匀,以及气孔的存在导致氧化铝陶瓷的综合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及断裂韧性)大幅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高韧性氧化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于以实现的:
一种高韧性氧化铝陶瓷,其特征在于它由Al(OH)3粉体、Y(NO3)3粉体和经预处理的碳纳米管按摩尔比为Al(OH)3:Y(NO3)3:CNTs=80~120:0.9~1.1:9~11投料制备而成。
所述的高韧性氧化铝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
a)CNTs预处理
配制体积比为3:1的H2SO4/HNO3混酸溶液,将一定质量的CNTs置入到混酸溶液中超声处理至CNTs在混酸中呈粘稠状黑色,将混酸溶液稀释后,抽滤,洗涤CNTs至pH=7,烘干后,置入质量百分浓度3-8%的聚乙烯醇中进行超声分散后,脱溶,烘干后得到预处理的CNTs;
b)制备具有“壳-核”复合结构的纳米粉体
将按摩尔比为Al(OH)3:Y(NO3)3:CNTs=80~120:0.9~1.1:9~11称取的Al(OH)3粉体、Y(NO3)3粉体和经预处理的碳纳米管溶于乙醇中,并加入分散剂,超声振荡使分散均匀的悬浊液;然后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向上述悬浊液中以1~5 /min的速率滴加弱碱性溶液,以形成添加剂离子的沉淀,使沉淀物以氧化铝颗粒和碳纳米管为形核中心形成异质形核沉淀,当pH值为8~9时停止滴加弱碱性溶液,继续搅拌1~3h,以使得沉淀反应均匀充分;再将得到的悬浊液经过滤、醇洗、烘干,得到Al2O3、Y2O3和碳纳米管的纳米混合粉体;
c)放电等离子烧结
把所得混合粉体装入直径为20mm的石墨模具中,然后放入放电等离子烧结炉中进行分段加压烧结,首先,在30MPa的压力下,随炉升温到600℃,然后,以150 ℃/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1150℃,此时,升高压力到60MPa,并在1min内升温到1200℃;最后在该温度保温3分钟后停止加热并随炉冷却;
d)双面抛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学院,未经台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