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板的插拔机构、成品板及插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1496.3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9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爽;白磊;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H05K7/10;H05K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机构 成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PCI-E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CB板的插拔机构。
背景技术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Express卡是用来互联如计算机或通信平台应用中外围设备的总线接口板,普遍应用于服务器等产品中。PCIExpress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较短的PCI Express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 Express插槽中使用。
PCI-E卡(PCI Express卡)具有其系列标准,包括外形及尺寸,使用时可直接采购。为增加系统的可维护性,以及装配等需要,在服务器等产品中,经常有对PCI-E卡热插拔的需求,而PCI-E卡的电路自身也支持热插拔。
PCI-E卡的连接器又叫金手指,在面板所在面的相邻边,而非常规板子在面板所在面相对边,因此为解决面板处热插拔的需要,必须采用二维运动机构实现。由于PCI-E卡的特殊形态,使得其无法直接在面板处插拔,按照常规安装方式则是需要拿出机箱,打开机箱盖后从上部拔出,从而无法实现设备不断电不断业务的热插拔需要。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PCB板的插拔机构,以保证PCI-E卡在不断电不断业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在面板处实现热插拔操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PCB板的插拔机构,以保证系统在不断电不断业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在面板处实现热插拔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PCB板的插拔机构的成品板。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成品板的插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板的插拔机构,用于实现PCB板的热插拔,包括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输入端,以及在所述输入端运动过程中,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运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方向为PCB板的插拔方向,所述输出端上设有连接待插拔PCB板的连接器,在所述输出端沿第二方向运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连接器带动PCB板做相应的热插拔动作。
一种成品板,包括底板和待插拔PCB板,还包括:
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载板,所述待插拔PCB板设置于所述载板上;
推动所述载板沿其滑动方向滑动的插拔机构,所述插拔机构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的插拔机构,所述插拔机构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底板的外侧,所述插拔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载板相连。
一种插框,包括插框本体、设置于所述插框本体的底板上的滑道,以及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的成品板,所述成品板为如上所述的成品板。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插拔机构,能够保证在保证系统在不断电不断业务的前提下,直接在面板处实现热插拔操作。具体热插拔操作时,可驱动输入端沿相应方向运动,在输入端运动过程中,将会推动输出端沿输入端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运动,输出端将会带动PCB板做相应的热插拔动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因此输入方向可避开PCB板的运动方向,使得插拔机构更容易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插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插拔机构安装于底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板上安装有插拔机构和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板安装于底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成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了一种PCB板的插拔机构,以保证系统在不断电不断业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在面板处实现热插拔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