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1632.9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3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勇;黄星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4;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因为体积轻薄,占用空间小,辐射小等优点,而逐渐占据了显示产品的主流,并渐渐代替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一面光源,如背光模组,为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均匀的平面光。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背光模组1包括一导光板12与三点光源13,每一点光源13具有一出光侧面131,该三点光源13并列设置,并具有一致的出光方向。该导光板12包括一出光面121、一与出光面121相对设置的底面124及设置于该出光面121与该底面124之间且分别与二者连接设置的入光面123,该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3正对该三点光源13的出光侧面131设置,用于接收该三点光源13发出的光,光进入导光板12后在其内传播,经由该出光面121出射,用于给液晶面板提供平面光。
该点光源13通常为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光二极管由于受到自身封装结构的限制,其具有110度-120度的发光角度。因此,该点光源13与导光板12入光面123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才能令二相邻的点光源13发出的光在进入该入光面123之前或者在进入导光板12的正对液晶面板显示区的出光区域A之前混合,令该导光板12的出光较为均匀。在出光面121侧观察该导光板12,在靠近该入光面123的出光区域A处不会出现明显的亮暗条纹。然而,随着产品的日渐小型化,要保证该导光板12的出光区域A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只能缩短点光源13与导光板12之间的间距或者缩短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3到出光区域A的距离。而上述两种结构均会导致相邻的二点光源13发出的光在进入导光板12后进入出光区域A处前没有得到充分的混合,进一步导致在出光面121侧观察该导光板12,在靠近该出光区域A处出现明显的亮暗条纹。则该导光板12的出光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小型化后出现的出光不均匀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出光均匀度的背光模组。
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点光源、导光板、反射结构,该导光板包括顶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及位于导光板一侧且连接该顶面与该底面的第一侧面;该导光板的顶面包括入光区域及出光区域,该入光区域相对于该出光区域位于该顶面邻近该第一侧面的一端,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条,该导光条包括入光面、与该入光面邻接设置的出光面及与该入光面及出光面连接的连接面,该导光条的入光面与该点光源相对设置以接收该点光源产生的光线,该导光条的出光面与该导光板的入光区域相对设置以将该光线传输至该导光板,该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结构与第二反射结构,该第一反射结构覆盖部分该导光板,该第二反射结构覆盖部分该导光条,该点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导光条的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条并经由第二反射结构的反射改变行进路径后,经由该出光面射出该导光条;自该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经由该入光区域射入该导光板内部,再由该第一反射结构反射后自该出光区域射出该导光板。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及相邻该液晶面板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点光源、导光板、反射结构,该导光板包括顶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及位于导光板一侧且连接该顶面与该底面的第一侧面;该导光板的顶面包括入光区域及出光区域,该入光区域相对于该出光区域位于该顶面邻近该第一侧面的一端,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条,该导光条包括入光面、与该入光面邻接设置的出光面及与该入光面及出光面连接的连接面,该导光条的入光面与该点光源相对设置以接收该点光源产生的光线,该导光条的出光面与该导光板的入光区域相对设置以将该光线传输至该导光板,该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结构与第二反射结构,该第一反射结构覆盖部分该导光板,该第二反射结构覆盖部分该导光条,该点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导光条的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条并经由第二反射结构的反射改变行进路径后,经由该出光面射出该导光条;自该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经由该入光区域射入该导光板内部,再由该第一反射结构反射后自该出光区域射出该导光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前述背光模组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条后由设置于连接面的第二反射结构反射入至导光板,再由第一反射结构反射后自出光区域射出导光板,延长了点光源的光在进入导光板前的传播路径,混光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低温多级泵级间无垫锲型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铝制离心式屋顶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