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频偏预补偿方法、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1781.5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4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谷蓉婷;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偏预 补偿 方法 随机 接入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频偏预补偿方法、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终端的移动,会在基站和终端之间产生多普勒频移,特别是在高速场景下,这种频偏尤为明显。
根据现有的LTE协议,基站(eNB)能支持的终端的移动速度在350km/h,在某些载频下最高移动速度可以支持到500km/h,而且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如飞机上),移动速度可达到800~1000km/h。在这些场景下,因终端的高速移动而产生的大频偏极大地降低了上行接入的成功率,并且还对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覆盖产生影响。
然而,目前的终端都不具备频偏的纠正能力,使得在高速运动的场景下,终端难以成功上行接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频偏预补偿方法、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用于实现由终端对上行信号进行频偏预补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频偏预补偿方法,包括:
获取小区下行额定的中心频点;
通过频率同步获取下行频偏信息;
根据所述下行频偏信息,对上行基带信号进行频偏预补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小区下行额定的中心频点;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通过频率同步获取下行频偏信息;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频偏信息,对上行基带信号进行频偏预补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偏预补偿方法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基带信号进行频偏预补偿;
所述用户设备对频偏预补偿后的PRACH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并上行发送,以使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完成随机接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另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偏预补偿方法对PRACH基带信号进行频偏预补偿;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对频偏预补偿后的PRACH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并上行发送,以使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完成随机接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偏预补偿方法对PRACH基带信号进行频偏预补偿并进行上变频获得的信号;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上行信号完成随机接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频偏预补偿方法对PRACH基带信号进行频偏预补偿并进行上变频获得的信号;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信号完成随机接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随机接入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偏预补偿方法、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通过由UE在进行下行同步后,获取小区下行额定的中心频点,将下变频的参考频率同步到所述中心频点,并根据同步后的下变频的参考频率对接收到的下行载频信号下变频后进行频偏估计,获取下行频偏信息,并根据下行频偏信息对上行基带信号进行频偏预补偿,从而实现了在UE侧的频偏预补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典型的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频偏预补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UE在下行接收过程中进行频偏估计的示意图;
图4为UE在上行发射过程中进行频偏预补偿的第一示意图;
图5为PLL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UE在上行发射过程中进行频偏预补偿的第二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UE采用TA预补偿方式发送接入前导序列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7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