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型浸没式投影光刻物镜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52205.2 申请日: 2012-05-16
公开(公告)号: CN102645730A 公开(公告)日: 2012-08-22
发明(设计)人: 李艳秋;胡大伟;刘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2B13/18 分类号: G02B13/18;G02B13/22;G02B13/00;G02B17/08;G03F7/20
代理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代理人: 李爱英;张利萍
地址: 10008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实验 浸没 投影 光刻 物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实验用浸没式投影光刻物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掩膜板到光刻面同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一正透镜L1、第二曼金凹反射镜L2、光阑、第三曼金凸反射镜L3、第四弯月透镜L4、第五弯月透镜L5、第六弯月透镜L6、第七弯月透镜L7、第八平凸透镜L8和第九去离子水层L9,其中:

所述第二曼金凹反射镜L2和第三曼金凸反射镜L3形成Schwarzschild折反结构,用于提高光刻系统的像方数值孔径和保证70pm的工作带宽,其中,所述第二曼金凹反射镜L2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2.5726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1.6399mm,前表面的通光口径为89.9900mm,后表面的通光口径为68.7597mm,厚度为18.7122mm;所述第三曼金凹反射镜L3与第二曼金凹反射镜L2的间隔为36.1248mm,其前表面为平面,后表面的外圈为平面,内圈的凹面镜的曲率半径为9.4858mm,前表面的通光口径为44.0435mm,后表面的外圈通光口径为40.5562mm,内圈凹面镜的通光口径为4.6000mm,平面厚度为5.4702mm,内圈凹面镜厚度为5.1957mm;

所述光阑放置在第二曼金凹反射镜L2的后表面的圆环形平面上,用于消除像方的象散和彗差;

所述第一正透镜L1放置在掩膜板和第二曼金凹反射镜L2之间,用于使该投影光刻物镜的缩小倍率为100倍,且使通过光阑中心的主光线与光轴的角度小于4个毫弧度;

所述第四弯月透镜L4弯向掩膜板,其产生正的匹兹伐场曲用来平衡由Schwarzschild折反结构产生的负匹兹伐场曲;

所述第五弯月透镜L5、第六弯月透镜L6和第七弯月透镜L7组成折射透镜组,三者均弯向光刻面,用于对从第四弯月透镜L4的透射光线进行向下偏折来扩大物镜系统的数值孔径,以及产生的负球差平衡Schwarzschild折反结构产生的正球差;

所述第八弯月透镜L8朝向掩膜板的前表面为10次非球面,朝向光刻面的后表面为平面,用于校正其前方系统产生的高级孔径正球差和负彗差;

所述第九去离子水层L9的厚度为光刻面到第八平凸透镜L8的后表面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浸没式投影光刻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弯月透镜L4与第三曼金凹反射镜L3的间隔为1.9999mm,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37.7144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90.1425mm,前表面的通光口径为39.5875mm,后表面的通光口径为36.7787mm,厚度为4.6081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浸没式投影光刻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弯月透镜L5与第四弯月透镜L4的间隔为0.8000mm,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6.8055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9.9469mm,前表面的通光口径为30.6670mm,后表面的通光口径为27.2434mm,厚度为4.5414mm;

所述第六弯月透镜L6与第五弯月透镜L5的间隔为0.8000mm,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7.3196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8.6260mm,前表面的通光口径为24.2475mm,后表面的通光口径为19.8892mm,厚度为5.0740mm;

所述第七弯月透镜L7与第六弯月透镜L6的间隔为0.8000mm,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2.5238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5.8638mm,前表面的通光口径为17.5333mm,后表面的通光口径为12.4326mm,厚度为5.3113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浸没式投影光刻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平凸透镜L8与第七弯月透镜L7的间隔为0.8000mm,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3105mm,后表面为平面,前表面的通光口径为8.8347mm,后表面的通光口径为1.5792mm,厚度为4.9405mm;所述第八平凸透镜L8的前表面的非球面的系数如下:二次系数K为0.2777,四次系数A为-1.1020e-005,六次系数B为2.2428e-006,八次系数C为-3.0477e-008,十次系数D为4.8028e-00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22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